在生活當中,也叫做“過壽”和“做壽”,特别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都保留着給老人做壽的習俗,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孝心,同時也是希望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在民間有這樣一種關于做壽的說法就是:“做九不做十”,意思就是說縫整十的歲數就要提前做。
在民間,一般認為家裡老人60歲就可以做壽了,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60歲已經說明真正步入晚年生活了,并且在古代,60歲可以算是高壽了,所以現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存留着給家裡老人過60大壽的風俗。按照民間的說法“做九不做十”,如果想給老人過壽,那就得避開“十”的整數倍,提前一年過壽,比如說過60大壽,就要在59歲過,70大壽就要在69歲辦,以此類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講究,是因為人們認為“十”與“死”諧音,本該是大壽的慶賀日,這樣不吉利的暗示會比較讓人忌諱,而“九”則會有“長長久久”的美好寓意,再者,“九”作為最大的個數,在古人的觀念中被認為最“大”最“上”,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用“九”替“十”過壽,暗含着“長命百歲”、高壽之意,所以人們就有了“做九不做十”的做壽講究。
當然,“做九不做十”的過壽講究隻能說是表達人們一種希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向往之情,也是對家裡老人的祝願與孝敬。您還知道哪些有關做壽的講究呢?歡迎關注和留言讨論,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