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優點和缺點及影響?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公務員選舉制度,由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吏部尚書陳群所建是中國古代三種(兩漢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後科舉制)重要的選官制度,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九品中正制的優點和缺點及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公務員選舉制度,由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吏部尚書陳群所建。是中國古代三種(兩漢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後科舉制)重要的選官制度。
魏初時仍然沿用東漢的察舉制,由于東漢末年察舉制被士族控制,嚴重影響了庶族階層入仕,不利于國家選賢任能,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命陳群制定了這一适合當時國情的選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将被選品的人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為上、中、下三品,這樣,被品選的人才就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稱為九品。對人才的品第由中正官進行,這種人才選舉制度稱為九品中正制。
最初由郡中正進行人才品第,郡中正由各郡長官推選現任的朝廷命官擔任。中正品第人物主要從“家世、狀、品”三個方面進行考核,也就是從家世、道德、才能三個方面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品定。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之初,選擇人才“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更重視人的才學,是當時各個階層進入仕途的重要制度安排。為當時選用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證。
後來根據司馬懿的建議,各州又設置了大中正,大小中正均由司徒選任。表面上選舉品第人才的權力收歸中央,實際上新興的盤踞朝廷的世族官僚,又重新掌握了國家的人才選用權力。到兩晉後,品第人才完全偏重門第,導緻“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制成為門閥士族的政治工具。
隋文帝楊堅即位後,正式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延續了300多年的這項被士族門閥把持的腐朽制度終于壽終正寝。取而代之的是在我國曆史上被一直采用的科舉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