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喜歡讀易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據說孔子曾反複閱讀《易經》,以緻“韋編三絕”一把将竹簡串在一起的牛皮繩都磨斷了三次。但是,他到底是否喜歡占蔔,就不得而知了。
倪培民所著的《孔子,人能弘道》 一書表示,總體來說,孔子對蔔筮是否包含合理性抱着一種開放的态度。在陷入極度困境的時候,據說他也曾經試過蔔算吉兇。
據20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份帛書記載,孔子在晚年的時候,特别喜歡讀《易經》,在家的時候書不離席,出門的時候,也把書放在背囊裡帶着。其弟子子貢問道:“夫子曾教導弟子,喪失德行的人,則趨求神靈;缺乏智謀的人,則求助于蔔筮。我以為這是很正确的,所以将這些話來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夫子為什麼現在歲數大了反而喜歡《易經》了呢?”孔子答道,“我把它的蔔筮放在次要的地位。我主要是觀察其中的德義……我和那些用它來占蔔的人,雖然都從《易經》出發,但我們的歸宿是不一樣的。君子通過德行來求福,所以很少祭祀求神,依靠仁義來求吉,所以很少使用蔔筮。祝巫蔔筮不是放在很次要的位置嗎?”
此處文字的出處是鄧求柏:《帛書周易校釋》,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80-481頁: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子貢曰: “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日,‘德行亡者,神靈之趨;智謀遠者,蔔筮之系’。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缗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者而好之乎?’……夫子曰:“《易》,我後其祝蔔矣!我觀亓(其)德義耳也……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蔔筮而希也。祝巫蔔筮其後乎?”
這種論述,并不足信,後人對孔子的編排,多的是。編排者不過是,借由闡發自己的主張罷了。
孔子既然會反複讀《易經》,總不至于一點占蔔都不實踐一下。
後人大概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研究《周易》之初衷,而更願意将其道德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