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鲸”,你大概率會說成“鲸魚”,但“鲸”似魚,卻非“魚”。所謂“鲸魚”是對這些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的很大誤解。這些5000萬年前從陸地返回水中的哺乳動物,放棄了陸生生活方式及其賦予的外部身體特征,變身如魚兒般,自由潛行和遊弋在世界各地的河流和海洋。
最古老的原始鲸類——巴基鲸
上圖為巴基鲸化石,下圖為三種不同的複原想象
藍鲸、虎鲸、灰鲸、白鲸、一角鲸、座頭鲸,你總能說出幾種鲸的名字,甚至還會對其中的某個,小有了解。
比如藍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鲸,體長可達30米。
藍鲸:老大就是我
比如虎鲸,擁有黑白分明的熊貓配色,絕頂聰明,是體型最大的海豚。
比如灰鲸,它們側躺着吃飯的方式實在别具一格。它們還擁有專屬款的——隐鲸藤壺。畢竟那麼多種鲸中,能擁有專屬款的,不多……
灰鲸:看我陰郁的小眼神,都是這些惱人小玩意給害的……
比如白鲸,它們是各地海洋館中的常駐成員。來自寒冷水域的它們,體色多純白,圓頭短吻,甚是可愛
比如白鲸的親兄弟一角鲸。雄性往往長有長長的“角”,實為牙齒。此“角”在頭,可謂捕魚自攜工具,械鬥自佩武器,求偶自帶吸引力(以上均為科學猜想,至于一角鲸為啥長角,目前依然無解)。
比如座頭鲸,絕對的網紅鲸。不信你去搜索“鲸”、“鲸魚”的圖片,結果中十有八九都是它。它們以自己的超長臂展 滿臉疙瘩 “地包天”的獨特造型,成功地俘獲了衆人的喜愛(bu shi)。
座頭鲸:我們是絕對的實力派,以歌技服人。
但是,你可能從未聽說過“鳀鲸”。
“鳀鲸”,到底是種什麼鲸?
2020年4月,在海南島北部的澄邁縣橋頭鎮岸邊,擱淺了一頭體長近13米的鳀鲸。南南妥善地處置了它的身體,取回皮膚和骨骼制成了剝制标本和骨骼标本。以标本制成為契機,南南策劃并制作了“南海鲸靈——館藏鲸類标本展”。該展覽已于2021年9月17日與觀衆見面。截至本月,展覽已開放一周年啦。
看過展覽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展覽的主角就是來自這頭鳀鲸的兩件标本。
之所以将它鑒定為“鳀鲸”,這是綜合多位專家對它身體外部形态的觀察,對它身體軟組織和骨骼組織取樣和DNA測序後雙重結果的結論。
鳀鲸,可以說是存在感最弱的一種須鲸了。它們身體細長而呈流線型,這點與鳁鲸(又名塞鲸)相似,所以曾一度被誤認成是鳁鲸;它們最顯著的身體特征,即頭頂長有三條嵴,而不似藍鲸等鲸隻有一條嵴或沒有嵴,這點卻與布氏鲸相同,所以至今人們對鳀鲸和布氏鲸,還常常傻傻分不清。
藍鲸:頭頂一道杠 鳀鲸:頭頂三道杠
不過,你也不需要勉強自己辨明這兩者。截至目前,有關鳀鲸與布氏鲸究竟為兩個不同物種、為單一物種的不同亞種或不同形态,尚無定論。基于已有的觀察研究成果,相比于布氏鲸,鳀鲸體型略小,不似布氏鲸那樣廣布于世界各地的暖溫帶和熱帶水域,而更常被發現于接近沿岸的淺水域。在我國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發現或擱淺的,以鳀鲸為多。
想要了解更多鲸類知識?
記得來“南海鲸靈”展廳看看!
來自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官網
文字供稿 | 方 園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