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

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8 15:50:15

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弦樂器(The String Family) 弦樂器是以琴弓磨擦或彈撥的方式振動琴弦而發聲的,早期的弦樂器皆為撥弦樂器,如埃及的豎琴、希臘的齊特琴、印度的古琴等,弓弦樂器發展較晚弦樂器經過長時間的演進,目前常用於交響樂團的有以下幾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超全的西洋樂器名稱及簡介)1

常見的西洋樂器有什麼

弦樂器(The String Family)

 弦樂器是以琴弓磨擦或彈撥的方式振動琴弦而發聲的,早期的弦樂器皆為撥弦樂器,如埃及的豎琴、希臘的齊特琴、印度的古琴等,弓弦樂器發展較晚。弦樂器經過長時間的演進,目前常用於交響樂團的有以下幾種:

 a.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為弦樂器的代表,由於其有優美華麗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不僅是出色的獨奏樂器,亦在合奏中居於領導地位,因此有「樂器之後」的美譽。

 它以弓毛擦弦發聲,音色如人聲,弓毛是以馬的尾巴製成,演奏前需先塗抹由松樹汁製成的松香以增加黏著性及磨擦力,故常形容提琴族之演奏韻味為“頗有松香味” 然而松香味一詞僅能道出小提琴演奏的勁道,它還具有優美華麗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四個八度以上)和豐富的表現力,可以熱情洋溢也可以優雅高貴。嫵媚動人,她的抒情能力可令人如醉如癡,有如歌喉精湛的女高音一般。

 管弦樂團中,小提琴坐在指揮的左側,并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組,就如同二部合唱中的兩個聲部相輔相成。第一小提琴首席-同時亦是樂團首席-在演奏會開始前,指揮樂團各聲部做好調音的工作。

 b.中提琴(Viola)

 由古代中音維奧爾演變而成(viol),中提琴的結構、演奏方式、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體積比小提琴大一些,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在樂團中坐於指揮的前方或右前方,由於音域屬中音區,豐潤厚貿且略帶鼻音,通常擔任和聲的角色,琴聲的性質柑當於女低音。

 中提琴因琴及弓均較重較大、手指按弦之指距較寬,演奏快速的樂句比小提琴難,但它常用的音域和略帶鼻音且豐潤厚實的音色,恰與一般的人聲相仿,因此演奏抒情性的音樂最具親和力,表達悲戚時,其陰暗沙啞的音色更有如泣如訴之感,因此專為中提琴而創作的音樂有增加之趨勢,中提琴獨奏家之地位也日漸提高。在合奏場合中常擔任中間聲部的重要和聲角色,少了他,和聲便會有空虛及沒個性的感覺。

 c.大提琴(Cello)

 大提琴的體積較為龍大,因此演奏時必需坐著,琴身置於兩膝之間,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尾端的支架可以伸展出來以支撐樂器。定弦是中提琴低八度的音域,音色柔和沉穩有如男高音的音色,時常當成獨奏樂器演奏。

 大提琴的高音區明亮有力,中音區開朗流暢,灑脫明快,低音域則寬廣而豐沛,善於表達深沉悲戚,冥想和夢幻感。

 d.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低音提琴是弓弦樂器中體積最大、音域最低的樂器,演奏時需站著或靠於高腳椅旁,因為體積龐大、琴弦較粗,不易演奏快節奏的樂曲,大多用於合奏,少有獨奏的機會。在聖桑「動物狂歡節」的大象一曲中可以很明顯的聽辨出低音提琴低沉溫厚的音響,相當於男低音。

 e.豎琴(Harp)

 豎琴遠在西元前三、四年時即已使用,是一種豎立的形如三角形的大型撥弦樂器,演奏者用手撥奏,音色清朗如水,最有特點的奏法是琶音。

 豎琴共有47根琴弦,為了使彈奏時能正确地找到的音,通常分别在C(Do)音及F(Fa)音弦上塗上藍色及紅色,并設有七個踏闆,每一踏闆有三個位置,可以調整為降音、還原音及升音,由兩腳控制腳踏闆,使其能奏出半音效果。

 木管樂器(The Woodwind Family)

 原指木製的管狀吹奏樂器,近代改用塑膠或金屬製成,如豎笛、短笛、長笛等,但因音色差别不大,故仍延用舊稱。

 木管樂器依吹口的構造不同分三類:

 1.無簧:長笛、短笛

 2.單簧:單簧管、薩克管(英Saxophone、俗稱薩克斯風)

 3.雙簧:雙簧管、英國管、低音管。

 (1)長笛(Flute)

 莫劄特時代的長笛屬木製,到了1825年左右,德國樂器製造商貝姆(T. Bohm,1764~1880,德)發明了按鍵系統,音孔由十一孔增至十六、十七音孔,音域更加寬廣、指法也簡單多了,此大大改良了當時的音色及吹奏技巧,使音色更宏亮,吹奏時更輕鬆,而它的低音有天鵝絨般的柔美,中高音有銀色般的燦爛并有鐘聲般的純美,即使是再高的音也不失其純樸。

 現今長笛可謂是木管家族的女高音而且表演長笛的曲目範圍亦非常廣泛-舉凡從巴洛克樂派到現代音樂及從非常簡易短小的小品曲到高難度的樂曲理皆有它的蹤跡.

 今日常見的長笛多由銀合金或純銀製成,有時偶會見到用純金或白金等珍貴金屬做其主要材料。

 (2)短笛(Piccolo)

 體積比長笛小一倍,音域比長笛高八度,是一種最高音的木管樂器,吹奏技巧與長笛相同,音色清亮尖銳,能夠在管弦樂團強奏中穿透出來,在管樂器中最小體積,比長笛小一倍,音域比長笛高八度,構造與長笛幾乎相同,音色尖銳明快,高亢瞭亮,艷麗透明,具穿透力,記譜時降八度,管弦樂總譜位居最上面。管弦樂中採用C 調短笛,管樂隊中用降D大調短笛。可獨奏、助奏,擅長吹奏快速樂句。

 (3)雙簧管(Oboe)

 大約在 1650年由法國的樂器製造商霍泰德将一種叫做蕭姆管的民謠樂器改良而成,吹口裝有兩個簧片,由唇控制簧片的振動發聲,由於它具有穩定的音準,因此在管弦樂團演奏之前,通常由雙簧管吹奏A的标準音讓其他樂器調音。

 雙簧管是難吹奏的木管樂器-宛如天籟之音的雙簧管樂音應是在富有其哀愁特色中又結合著貴族般精緻抒情的音色。雙簧管的低音稍感粗野,中音部分強奏時明朗而兼有尖銳性,以中弱力度奏慢速時略帶傷感,高音部分,快速奏時有鶯燕競鳴之感,慢速奏時則有一些悠閒或無可奈何之感。它也善於表達牧歌式的田園色彩或是洗鍊的詩意感。

 (4)英國管(English Horn)

 1760年由費南迪斯(Ferlandis)發明比雙簧管低五度的中音雙簧管,它們的關係相當於小提琴與中提琴,較雙簧管長,且吹簧彎曲,開口為梨形,是F調的移調樂器,記譜比實音高五度,吹奏時哀怨動人,富有田園風味。

 (5)單簧管(Clarinet)

 單簧管又稱豎笛或黑管,由吹管、小筒、管身和喇叭口四部分組成,發音特色是依靠吹口處的一個蘆竹片振動,採用貝姆式按鍵後音域達三個半八度以上,且中高低三個音域均具特色。其低音區寬闊豐滿,并能表現如大提琴般的悲壯情意,中音區則具有木管樂器所特有的莊重情調及肅穆氣質,高音區華麗明亮,強奏有漂亮瀟灑之感,弱奏時又有甜美的詩意。

 (6)低音管(Bassoon)

 又譯巴松管,約於 1540年由比利時阿爾法尼歐(AIfanio)所發明,管身可拆成四部分,吹嘴與雙簧管相同,為雙簧樂器之低音樂器;相當於大提琴在提琴族中的地位。它的低音區深沉有力,莊嚴中略帶粗曠,中音區呈黯淡而灰色,是低音管較具特色而最有用的音域;高音域略帶戲劇性,那種接近中老年而略帶誠諧的聲音,使得浦羅柯菲夫的彼得與狼中的老爺爺角色不再做第二人想。

 (7)薩克管(Saxophone)

 薩克管是比利時阿字菲。薩克斯(A.Sex.1814-1894),於1846年設計推出的,管身是金屬製的,但吹嘴、簧片和單簧管相同,鍵盤裝置及管口和雙簧管相似,所以歸入木管樂器,音色比單簧管粗礦有勁,略帶銅管的味道,在爵士樂或熱門音樂使用較多,古典音樂在浪漫派後期才開始被引進使用。

 銅管樂器(The Brass Family)

 以金屬製成的管狀吹奏樂器,以嘴唇振動激起管中空氣柱的振動而發聲,音調随音管身道的形狀與長度而變化。通常分為兩類:無活塞(without valve),如長号。有活塞(with valve):如小号、法國号、低音号。

 (1)長号(Trumbone)

 長号俗稱伸縮喇叭,是銅管樂器中唯一不使用活塞而是滑動管身且利叫其長短來控制音高的樂器,主要構造有伸縮管及喇叭口。它需由吹嘴發音并根據伸縮管七個把位的泛音產生各種音高,長号的雙套管伸得越長,管中的空氣柱越長。聲音就越低,雖然管身的滑動不及活塞式銅管來得靈活,卻可吹奏滑首而造成持殊效果。一般長号為降B調,是移調樂器,使用低音譜表或次中音譜表。

 長号吹奏強音時宏亮、輝煌、弱音時柔和圓潤又抒情,快速時給人活潑、浪漫、調皮或滑稽之感。

 (2)小号(Trumpet)

 俗稱小喇叭,是高音銅管樂器,起源於軍号,最初沒有活塞,直到十九世紀才出現活塞,可吹奏半音音階,樂團中常用的是降B調小号,小号音色鮮朗嘹亮,燦爛輝煌而銳利,它可以表現命令式和堅定性的意昧,但亦有熱情、浪漫和活潑的因子在内,奏法上有單吐、雙吐及三吐三種舌奏法,也可使用弱音器(Sordino)使音色產生變化。另有C調、D調、降E調高音小号,音域較降B調高。

 (3)法國号(French Horn)

 發源於狩獵或擔任軍隊的通信工作,由於法國的音樂家們首先把它運用在歌劇中,然後再逐漸廣泛地為法國樂隊的採用,故人們稱它為 "法國号".法國号屬中音域的樂器,它的音質豐滿,音色溫和,無論木管、銅管或弦樂均能融合得來。因此木管五重奏裡有它。變化音高時除了用活塞外,也可用右手伸進喇叭口中來達到目的,是唯一用左手按鍵的銅管樂器,在管弦樂中用F調,管樂團中用降E調。

 法國号足古代的狩獵号角演變而來的,十九世紀初改良成現有三個活塞的形制。法國号其有溫和高雅的音色美,因此常被當做上接木管下接銅管的最佳選擇,在管弦樂團中可和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甚至弦樂器作良好結合,足銅管樂器中最唯一用左手按鍵,親和力最強,最優雅的樂器。

 (4)低音号(Tuba)

 又稱土巴号,為銅管之低音樂器,是銅管樂器中體積最大、音域最低的樂器,有各種不同的尺寸和音域,并有數目不等的活塞。1835年F.W. Wieprecht (1802~1872)於德國柏林首創F調的BassTuba.音色雄偉莊嚴,頗有英雄氣概,是樂團中的基礎低音。

 敲擊樂器(The Percussion Family)

 由敲打而發出聲音的樂器,故稱為敲擊樂器或打擊樂器。分成有固定音高及無固定音高兩種,前者如鐵琴、木琴、定音鼓等,後者如銅鈸、三角鐵、鈴鼓、木魚、響闆等,偶而也會有你想像不到的東西也成了敲擊樂器,如皮鞭、鐵鑽、齒輪器等。

 敲擊樂器雖無法如旋律樂器般的善於旋律的歌唱表現。但在強化激動、緊張、急躁、恐怖或大自然的音效,常有畫龍點睛之效。敲擊樂近年來已因演奏技巧之精進而倍受矚目,如國内的朱宗慶打擊樂團、英國的傳奇耳聾打擊樂家葛蘭妮(E. Glennie1965-)的演出。

 (一)固定音高(Definite Pitch)

 1.定音鼓(Timpani)

 是一種可以調音的鼓樂器,由銅皮打造的盆狀鼓身蒙上皮面,現今在管弦樂團中通常用是成對使用,五度音互相配合。

 2.木琴(Xylophone)

 它是由一組長短不同的硬木條組成,排成兩列,和鋼琴上的白鍵與黑鍵的關係相似,品質較佳的木琴在每個木條下均附裝一支金屬製的共鳴管以增加音量,演奏時用兩支硬頭錘輪流敲擊,也可以同時握四支擊出和弦。木琴音色乾枯生硬、清脆,可以表達俏皮、輕快、詼諧之類的效果。

 3.馬林巴木琴(Marimba)

 又稱柔音木琴,是非洲及中南美洲的一種樂器,1895年由瓜地馬拉的赫它多(S. Hurtado)改良,現今的馬林巴琴是由厚度相同的木塊及調好音高的管狀金屬共鳴器製成,以橡皮或氈質的木槌槌擊演奏,音色溫暖柔潤。

 4.鐵琴(Glockenspiel)

 外形與木琴相似,隻是以鋼條代替木條而已。鐵琴的種類複雜,中文名稱也頗不統一,主要可分三類:

 (1)豎式鐵琴:

 外形如裡拉(Lyre)。英文有時亦稱Lyre bells.可供攜帶,使用於行進演奏的管樂隊中。很多人習慣稱其為鐘琴。

 (2)平式鐵琴:

 全部金屬棒均平放於架上,與簡單式的木琴相似,鐵條下無共鳴管,但聲音極為清脆明亮,大部用於管弦樂團。這一型也有人稱為鐘琴。

 (3)立式鐵琴:

 外形與上述附有共鳴管的木琴相似,音色豐滿,但無平式鐵琴之亮麗感。

 (4)波音琴(Vibrahone)

 外形與立式鐵琴相同,但在共鳴管上方裝有電力驅動旋轉之小盤,使其聲音產生一種波動感。

 (5)管鐘(Chimes或Tubular Bells)

 由十八根長短不同的圓形金屬管垂直排列而成,用木槌敲擊,可產生教堂鐘聲的音效,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的結尾用來模仿教堂鐘聲齊鳴的效果。

 (二)無固定音高(Indefinite Pitch)

 1.大鼓(Bass Drum)

 2.小鼓(Side Drum)

 小鼓的特色是,其中一個鼓面裝有弦線或鋼絲等線狀或波形線狀響弦,敲擊時可與鼓皮之震動而發出清脆的聲音,在講求節奏鮮明清晰的樂句中極有效果。

 3.鈴鼓(Tambourine)

 打法很多,左手拿樂器以右手拳頭敲打、用右手指細打、以左手搖動做出顫音等,主要是製造鼓聲與鈴聲混合的效果,柴科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中的阿拉伯之舞有很好的效果。

 4.鈸(Cymbals)

 合奏時可帶來具光輝而突出的效果,杜卡的《小魔術師》中用來模仿海浪拍岸的聲音。

 5.三角鐵(Triangle)

 音色高而透明,以鐵棒敲打三角形之底邊,也可打出震音的音型,海頓的軍隊交響曲中有好的效果。

 6.響闆(Castanetas)

 使人有西班牙風味之感,比才的歌劇《卡門》中有出色的表現。

 7.木魚(Wood Block)

 将木頭刻成魚形,中空,本是宗教法器,用小槌敲擊,音色沉著穩健,深遠含蓄。

 8.鑼(Gong or Tam Tam)

 圓形、銅製,為民間常用的樂器,大鑼直徑三尺左右聲音宏大低沉,宛若雷鳴。

 鍵盤樂器(The Keyboard Family)

 凡裝有鍵盤,用手按鍵發音之樂器,叫鍵盤樂器。此類樂器上内部裝有弦、簧、鋼片或電子零件。

 1.鋼琴(Piano)

 因可同時演奏曲調與和聲,音域寬廣(88鍵),且可輕易彈奏強弱的力度,表現能力無出其右者,故稱「樂器之王」, 1700年左右由義大利的樂器製造家克裡斯托佛裡(B. Cristofori)製造,隻要輕按琴鍵,就會使弦受到琴槌的敲擊,每個琴鍵都連接一個琴槌及制音器,制音器輕靠弦上以避免琴弦受振動而發聲,當按鍵時,制音器離弦,琴槌即擊琴弦發聲,并反彈回原位,琴鍵復原時,制音器又輕靠琴弦,制止琴聲,若踏下延音踏瓣時制音器即停止作用,音得以延長并與其他相關琴弦產生共震。平台鋼琴(Grand Piano)琴弦較長,共鳴箱上的反響闆大,适合大型演奏會場用,立式鋼琴(UprightPiano)較不佔空間,适合家庭或一般教室用。

 2.大鍵琴(Harpsichord)

 大約興起於十四、十五世紀的鍵盤樂器,巴洛克時期與低音樂器(如大提琴)共同擔任和聲伴奏的角色,直到十八世紀以後才被鋼琴所取代,發音原理與現代鋼琴不同,是用撥子撥弦發音的,音量較鋼琴小,聲音無法延長,故常以長的震音來表達長音,音色輕巧明亮,适合巴洛克室内樂之合奏(如維瓦第的四季協奏曲)或為獨奏樂器伴奏。

 3.鋼片琴(Celesta)

 是1886年法國人穆斯泰爾 (A. Mustel)研製出來的小型鍵盤樂器,用許多有固定音高的金屬片排列在一個木製的共鳴箱上,彈奏時以琴槌擊鋼片發出,形狀有如直立的小型鋼琴,可奏出音高,柴科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中「仙女之舞」,可以聽到鋼片琴銀鈴般清脆的聲響 .

 4.管風琴(Pipe Organ)

 管風琴是體積最龐大、也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十三世紀時已在歐洲各地流行,并且已廣泛被應用在教堂内。大型的管風琴音域相當廣大,能利用不同的管及利用不同泛音的配合而發聲,空氣的輸送今改由電流控制,操作台上有兩層或數層鍵盤,一排足踏闆用以演奏樂曲的低音部,操作極複雜,因此彈奏管風琴需要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及相當的體力,頗具挑戰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