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神舟”飛天到“蛟龍”入海,從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到5G邁入規模化應用關鍵期……這些年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深刻的巨變,不僅是“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生動寫照,更彰顯我國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智慧與謀略。
自從1995年5月6日首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這一基本國策成為了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支點,推動着我國科技實力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我們就此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這是第一次單獨成章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進行一體部署,為新時代教育和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這體現了我國對“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辯證關系的深刻認識,背後是我國對科教工作的高度重視。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稀缺資源。要想推動科技可持續發展,激發創新力量不斷澎湃,就需要錘煉高素質人才隊伍,而這就呼喚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搭建。高水平的科技發展體系、活力不斷的人才隊伍,又能反過來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重視教育基礎作用,培育一批新時代人才,讓創新競相迸發,激發科技蘊藏的巨大潛能。
這更體現了我國主動把握科技創新重要曆史機遇的國際視野與高度站位。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競争博弈的主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争空前激烈。在新形勢下,持續深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手中,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号角已經吹響。相信在黨的正确領導下,中國能實現科教事業的新發展,向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穩步邁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