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土青銅器處理

出土青銅器處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2:55:39

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的婦好墓裡,出土了不少文物,除了衆多玉器、寶石等随葬品外,比較引人注目的還有兩件青銅器——銅钺。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1

钺是一種古代兵器,它與斧類似,使用方式以劈砍為主,對使用者力量要求較高。

《說文解字》:“大者稱钺,小者稱斧。”

《釋名·釋兵》上曰:“钺,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與斧不同的是,钺還是禮器,在君王或統帥手裡,就象征軍隊指揮權。

《書·顧命》上曰:“钺、铖同兵類,脫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執钺,一人冠執铖。”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2


後世所說的“節钺”,“節”是符節,“钺”是斧钺,代表君王的生殺之權。如果哪位大臣“假節钺”了,就代表他被加權了。

古墓中的随葬品經常出現兵器,不過婦好是女性,又是商王的王後,兵器為何出現在王後墓裡,這還是由婦好的身份決定的。

墓主婦好的身份比較特殊,她首先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武丁作為商王,不止一位妻子,而是有六十多位。

其次,婦好還是武丁的王後。

武丁的60多位妻子裡,隻有三位有王後稱号,婦好是第一位,其他兩位都是在她去世後接的班。

婦好對于武丁的更大意義,在于軍事上,她不僅是妻子、王後,還是位女将軍。

武丁時期是商朝武功最盛的一個時期,婦好經常挂帥為武丁征戰四方。

令婦好比沚盛伐巴方。

王共人乎婦好伐土方。

貞王令婦好比侯告伐屍方。

......

——甲骨蔔辭上記錄了婦好一次次征戰的功績。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3


婦好之于武丁,是亦妻亦臣的關系。武丁也非常重視婦好,她有自己的封地,平時就待在封地,并不和武丁同住,這樣特殊的待遇,僅在商朝出現,後世再也沒有出現過。

婦好是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将軍,她在商朝曆史的地位相當重要,在出土的甲骨上,她的名字頻頻出現。

婦好是巾帼英雄了,在她墓裡出現兵器也是正常的。

但钺可以是兵器也可以是禮器,婦好墓裡這兩柄銅钺是兵器還是禮器呢?

兵器還是禮器?

實際上,钺既可以是兵器也可以是禮器,這并不沖突。

比如,武王伐纣勝利後,用黃钺斬下纣王首級,用玄钺斬下妲己首級。钺對武王既是王權的象征,也是行刑的殺器。

既然武王都可以親自用钺行刑,那領兵打仗的婦好用钺作為兵器,也是順理成章。

此外,商朝的戰争規模決定了婦好很可能要親自上陣。

3000多年的商朝,戰争和後世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當時的國家并不大,人口也有限,一次戰争小一點也就幾百人,中等一點一般是千人左右,上萬人的大戰是非常罕見的。

辛巳蔔,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

讨伐羌人這一仗,婦好統帥三千人,另一員将領登統帥了一萬人,是記載裡武丁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戰役,包括了武丁王都周圍的軍隊在内。

一般的戰役,更類似于部落間的大規模械鬥,和後世不可同日而語。

統帥婦好未必需要每戰親自上陣,但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婦好在一些戰役裡身先士卒,上陣殺敵還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這兩柄銅钺,被認為是婦好使用過的兵器。

銅钺上都以甲骨文鑄以“婦好”二字,清晰可辨。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4


即使過了3000多年,看上去仍然非常鋒利,似乎能感受到森森寒氣。

小一點的一柄,上面刻了一條雙身龍。

大一點的那柄,上面刻的是兩隻張着血盆大口的饕餮,一左一右,似乎要吞噬中間的一個人頭。

讓本身就鋒利無比的銅钺更顯得殺氣騰騰,讓人不寒而栗。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5


除了銅钺,能證明婦好武力的還有一枚玉韘,也就是玉扳指。

扳指的作用是套在大拇指上來勾弓弦,起到對手指的保護作用。婦好墓中這枚玉扳指,凹槽處明顯磨損,顯然經常被使用,可見婦好也經常需要拉弓射箭。

銅钺和玉韘,都被認為是婦好生前使用之物,證實了她是個勇武的女将軍。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6


古人的力量

這些随葬品還從事實上證明了婦好的力量。

兩柄銅钺,一柄重9公斤,一柄重8.5公斤,這個重量,對于一名女性來說,已經屬于極重的重量。

講到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古代武将作戰使用武器的分量。

受曆代演義、小說影響,許多人認為裡面古代武将作戰動辄使用上百斤的兵器是真實的,甚至據此認為古人力氣就是比現代人大。

婦好的銅钺,就證實了這種看法的錯誤。

婦好作為多次出征的重要将領,這樣一位勇武的女将軍,使用的兵器重量也不超過18斤。

實際上,婦好的18斤銅钺,即使在男性将領中,也屬于比較重的重量。

以現在存世的古代兵器為例。

福建博物館保存着一把鐵锏,是抗金名将李綱所用,上刻嵌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距今已900多年。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7


李綱锏全長96.5厘米,總重是3600克,也就是7斤出頭。

這個重量其實已經不輕,在甯夏北周重臣李賢夫婦的合葬墓中,出土過一口完整的連鞘環首鐵刀,刀連鞘的重量不過1315克,連1.5公斤都不到。

接近現在的清朝,有大量的兵器存世,清朝的大刀重量在1.5公斤左右,晚清的綠營兵,也裝備有一些短柄雙錘,錘頭重量僅為一斤多。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8


雙手重兵器裡,以南明江北四鎮中的高傑為例。高傑先是李自成手下,随後投降明軍,以勇力出名,記載中高傑善使一根鐵棍,時刻随身,鐵棍的重量是十八斤。

“(傑)所用鐵棍重十八斤,詭稱四十斤,每以自随。”

由此可見,動辄百斤的兵器隻是小說家的演義,并不具備實際操作性。

當然,上百斤的兵器在現實中還是存在的,但那隻是平時做練習使用,并不适用于戰場實戰。

就算現代,能舉起幾百斤重量的人也不少,但短時間的抓舉和在戰場上将其當做兵器,長時間揮舞作戰,那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婦好、李賢、李綱、高傑,所使用的兵器才是實戰兵器。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9


對比高傑,婦好用18斤的銅钺,在男性中也能稱得上勇武,可見婦好确實是位女中豪傑。

可惜的是,婦好年僅三十三歲就去世了,死因可能是難産或出征受傷。婦好去世後,武丁在她墓裡陪葬了大量随葬品,并在墓圹上修建被稱為“母辛宗”的宗廟進行祭祀。

現在,在婦好墓前的婦好享堂前,伫立着一尊漢白玉的婦好雕像。雕像的婦好身高1.6米左右,手持銅钺,這個身高比例,正是根據出土的銅钺和玉韘大小來推算打造的。


出土青銅器處理(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10


婦好墓裡一共出土了1928件文物,包括了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在安陽十一座商王墓全都早已被盜挖一空的情況下,婦好墓卻保存完好,堪稱一個奇迹,全能女神婦好的生平和殷商王朝,還有更多秘密有待揭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