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江流域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

長江流域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8 19:14: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長江流域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構築長江上遊生态屏障)1

重慶市朝天門附近長江、嘉陵江交彙景色。 新華社記者 郝 源攝

長江流域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構築長江上遊生态屏障)2

重慶市巴南區木洞中壩草海,吸引鳥類栖息安家。 劉紀湄攝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阿依河烏江畫廊,兩岸青綠,碧水東流。泛舟江上,穿行于峽谷之中,當地人滿是感慨:“記憶裡的烏江又回來了!”

指出:“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衆的熱切期盼。”

長江及其兩大支流嘉陵江、烏江環繞重慶。重慶是長江上遊生态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自去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重慶将長江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在發展中保護綠水青山,在保護中轉型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如今的巴渝大地,江水更清,岸線更美,産業更優。

生态在變 江水更清

陽光照耀下,江面波光粼粼,不時有船隻駛過,蕩起一片片浪花,船身上寫着四個大字——巫山清漂。

重慶市巫山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境内有長江幹流和支流水域岸線總長508公裡,其中長江幹流岸線長55公裡、支流岸線長453公裡,175米蓄水期間水域面積達到96平方公裡,是長江流經重慶的最後一站。

夏日,被當地人稱為“水護士”的巫山清漂隊伍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巫山縣城管局彙馨公司清漂管理部部長葛亮與他的隊友們,每天出動15艘船隻30多人,早上7時上崗,下午5時30分收工,打撈漂浮物上百噸。風裡來、浪裡走、水上漂、船上撈,依靠一雙雙手、一支支網兜,牢牢護住長江的澄澈。

巫山縣還對清漂船進行了升級,人工船提檔為機械化船,工作效率提升10餘倍。同時還在長江大橋、龍門大橋等重點點位安裝了360度旋轉的“全球眼”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漂浮垃圾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早清理。2021年,巫山縣累計出動清漂船隻1639艘次,作業人員6556人次,共計打撈漂浮物5300餘噸。

做好清漂工作隻是巫山防治水污染的重要環節之一。巫山縣同時對境内69個長江入河排污口進行清查定位、監測溯源、編碼分類。經過一系列治理,如今巫山縣境内的長江幹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質标準,各支流水質穩定達到相應水域功能要求,水質達标率100%。

護好一江清水,成了長江沿岸城鄉居民的共識。

“上世紀90年代,烏江沿岸有幾家造紙廠,它們将污水直接排入烏江,導緻河水臭不可聞,僅是水面上漂浮的泡沫就有20厘米厚,屬于典型的劣五類水。”對于曾經的生态環境,彭水縣生态環境局污染防治科負責人楊顯中體會頗為深刻。

近年來,彭水縣溯源摸排烏江流域入河排污口96個,查出超标點位18個,已完成5個點位的整治工作,累計投入資金4990萬元,關閉、搬遷烏江和郁江流域禁養區畜禽養殖場72家,治理養殖場612家。

截至2021年底,重慶市已完成4220個排污口的分類、命名編碼工作;對需要監測或能達到監測條件的2398個排污口,全部進行監測;對所有排污口開展溯源工作;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沿線26個區縣全部完成排污口整治方案編制工作;完成排污口整治3499個,完成率82.9%。

重慶還加大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化肥、農藥使用總量持續下降,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楊顯中介紹,“我們向養殖戶推廣‘發酵床’技術。該技術能夠對動物糞污進行幹濕分離處理,減少養殖業對水環境的影響,其處理後的生成物還能用于農作物施肥,一舉兩得。”

2021年,烏江水質綜合達到Ⅱ類;郁江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其中7個月達到Ⅰ類;城鄉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标率為100%。

重慶還強化源頭管控。劃定落實生态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施“三線一單”(生态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态環境準入清單)分區管控,暫緩或不予審批項目環評30個,守住發展和生态兩條底線。

重慶市生态環境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标1.3個百分點。

環境在變 人氣更旺

獵神村位于重慶市梁平區竹山鎮明月山百裡竹海風景區腹地,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站在村口小竹樓前,看着往來的遊人,心中甚是歡喜:“村裡風景越來越美,村民家門口就吃上了旅遊飯。”

陳宗壽告訴記者,以前,開石膏礦是獵神村的主要經濟來源。那時候,滿山的竹子上,總是蒙着一層灰。近年來,獵神村痛下決心,關停石膏礦,并且下大力氣建設“小微濕地”。小溪溝谷經過生态修複、水質治理後,溪水清澈見底。

有山有水有竹林,鄉村美景令人沉醉。來打卡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建起農家樂。“這裡的景色别緻,空氣怡人,玩了幾天都不想走。”一名遊客告訴記者。

2019年—2021年,獵神村累計吸引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5億元。2021年,獵神村的人均收入達到3.372萬元。

獵神村的改變,是重慶修複環境的縮影。多山、多水的重慶,一江碧水向東流,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頭。

改變不僅在鄉村。江水清澈、生态環境向好,城市居民的日子也越來越舒心。

高峽出平湖。重慶市萬州區位于長江三峽腹地,消落帶(随水位漲落周期性被水淹沒或露出水面的區域)一直是萬州着力解決的問題。在白鹭灣濕地公園大面積淹于水下時,數百株高大的中山杉卻依然挺立水中,形成水上杉林,為飛鳥覓食安家栖息提供了優良場所。

當水位下退時,裸露的江灘很快抽出綠芽、開出鮮花。20萬平方米的格桑花、百日草、硫化菊一叢叢一簇簇,形成一片望不到邊的花海,吸引了許多市民徜徉其中,賞花拍照。

立足保護利用,消落帶變成了景觀帶。萬州區在人口密集的城區和場鎮集鎮段,緊扣生态、安全、美觀主題,對消落帶實施了庫岸整治與景觀提升工程。

萬州區充分利用高峽平湖和濱江水岸的優勢,建成一批濱江環湖公園,實施親水棧道、平台、淺灘等一批濱水景觀工程,同時大力栽種三角梅和花草,有效改善生态環境,濱江環湖區域成為人水和諧、獨具魅力的景區。

在彭水縣,烏江畫廊景區、阿依河景區接待遊客量逐年增加,生态環境保護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真正讓當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空氣、更幹淨的水,也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忠縣,皇華島上薄霧環繞,濕潤宜人,沿途可以看到經過改造後的濕地,種植有花菖蒲、蒲草等植物,令人賞心悅目;在豐都縣,依托南天湖獨特的生态旅遊資源,積極招商引資,壯大旅遊經濟,2021年接待遊客283.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3.6億元……

2021年,重慶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6天,森林覆蓋率達到54.5%,能耗“雙控”進度總體符合國家下達目标要求。得益于生态環境的變化,群衆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觀念在變 發展更快

重慶市涪陵區,因榨菜而聞名全國。如何解決“榨菜廢水”,涪陵一直在探索。

在榨菜原料腌漬和壓榨加工過程中,會産生一定量的榨菜汁,榨菜汁含有榨菜相同濃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有機物。為确保一江碧水向東流,涪陵榨菜集團将環保工作擺在與生産經營同等位置,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源頭減少排放。将榨菜副産物榨菜汁充分利用,分離、濃縮榨菜汁,從源頭減少榨菜汁排放處理,解決榨菜汁生化處理量。

對廢棄材料再利用。濃縮榨菜汁制造涪陵傳統調味品,例如榨菜醬油等。結晶鹽用于青菜頭腌漬,提高榨菜風味物質含量。現在,榨菜廠每天可處理含鹽量8%的榨菜汁220噸,可形成濃縮榨菜汁100噸,可形成結晶鹽16噸,年處理含鹽量8%的高鹽榨菜汁5萬噸。

企業轉型升級的背後,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再認識。共建碧水藍天,離不開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努力。

在重慶市江津區珞璜臨港産業城,不少企業也正在經曆一場變革。高能耗企業如何抓環保?華能珞璜電廠給出了答案:在綠色發展方面下足功夫。

開展煙氣脫硝改造、完成全部在役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華能珞璜電廠已發展成西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環保型火力發電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為企業的發展指引。近年來,珞璜臨港産業城不斷加大對企業生産技術、生産裝備、生産管理等方面環保升級指導力度,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立健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綠色動力”。

在工業企業不斷更新升級的同時,農業現代化轉型也為綠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走進重慶市梁平區的數谷農場,隻見綠葉菜、西紅柿、枸杞苗茁壯生長。仔細一瞧,記者發現,因為無土栽培,這些蔬菜瓜果正在“憑空生長”。

原來,這裡采用PVC管道的種植模式,依靠智聯總控中心,實時調控棚内的溫度、濕度、光照等參數,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長環境。有了科技加持,以往面臨的農業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預防,也讓果蔬品質、産量得到大幅提升。

高新産業發展迅猛,傳統企業邁向轉型升級。在重慶,綠色轉型換來了一江碧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