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各地疫情形勢趨緊,不少新聞發布中,又開始反複提到“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觸者””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自我健康監測”,很多人聽了一頭霧水,這到底有啥不一樣?相關的疫情防控知識,給您詳細講清楚~
密切接觸者
疑似病例和确診病例症狀出現前5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标本采樣前5天,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專業人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結合相關部門提供的大數據信息,會判斷其為密切接觸者。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相關規定,密切接觸者将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此期間的第1、4、7、14天需分别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隔離後開展7天的日常健康監測,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流行病學調查專業人員依據以下原則判定密切接觸者:
1、同一房間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直接照顧者或提供診療、護理服務者;
2、在同一空間内實施可能會産生氣溶膠診療活動的醫護人員;
3、在辦公室、車間、班組、電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場所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4、密閉環境下共餐、共同娛樂以及提供餐飲和娛樂服務的人員;
5、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6、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1米内)人員,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
7、暴露于被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的人員;
8、現場調查人員評估認為其他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标準的人員。
次密切接觸者
密接的密接簡稱次密切接觸者,這類人群是指與密切接觸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首次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人員。其中,與密切接觸者頻繁接觸的家人和同事是重點人群。
根據相關規定,次密切接觸者先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前7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陰性,且其所接觸的密切接觸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也陰性,則解除隔離,日常健康監測期間必須減少流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會議、會展、旅遊、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原則上在結束日常健康監測前不離開所在縣(市、區)。
一般接觸者
如果與疑似病例、确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乘坐過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在生活、學習、工作以及診療過程中有過接觸,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場、農貿(集貿)市場、公交車站、地鐵内等公共場所的人員,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則屬于一般接觸者。
對于這部分人群,疾控專家建議:要做好登記,并進行健康風險告知,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一旦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接觸史。
如果被判定為以上三種人群時
首先請不要慌張,這并不意味着一定會感染新冠病毒。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開展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潛在感染者與其他人群接觸,有效控制疫情擴散,同時還可以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發病人員早發現、早治療。其次,請積極配合調查人員核實相關信息,聽從工作人員指引,攜帶好個人生活用品和個人必備藥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按規定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配合體溫監測和定時核酸采樣工作,如期間出現發熱、幹咳、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告知隔離點工作人員,并配合醫護人員診治。
集 中 隔 離
哪些人需要集中隔離
①确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②入境人員;
③中高風險地區人員;
④其他根據防控工作需要“應隔盡隔”人員。
集中隔離人員如何管控?
①一般是在指定場所(如隔離酒店)接受集中隔離管理;
②所有觀察對象在觀察期間不允許與其他觀察對象接觸,原則上不允許離開隔離房間;
③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進行體溫和健康狀況監測,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間的日常消毒。
居家隔離
居家健康監測
原則上
在家辦公、不參加上學等
做到“兩做好四不得一及時”
兩做好
做好健康監測,每天測量體溫,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
四不得
不得參加聚集性活動;
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場所;
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不得前往網吧、電影院、健身房、麻将館、電影院、棋牌室、KTV等密閉、半密閉場所。
一及時
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身體不适症狀時,應立即向社區“三人小組”報告,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排查。同住人員在無任何健康不适情況下可外出。
自我健康監測
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正常上班、上學、就診、考試等。出現發熱、咳嗽、嗅覺味覺減弱等異常情況,及時到定點醫院排查。
最後
再次提醒大家:
疫情反複,切勿放松
自覺遵守防疫政策
做好個人防護
出現問題及時上報
築牢疫情防線
我們一起加油
轉自:宿州發布
來源: 宿州交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