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論語﹒述而》
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隅,角落之意。
這裡也用了雙重否定的修辭手法。
這段話的字面意思可以這樣理解:以一個正方形房間為例,站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裡還不能夠獲得另外三個角落的信息,這時就不必繼續站角落了。
引申到學習上可以這樣理解:老師教給學生“一”,學生不能夠根據“一”獲得更多的領悟,不能夠舉一反三、以己推人,觸類旁通,不能夠把已經學到的知識擴充到更多的生活和運用中去,這時如果再繼續教授新知識,學生大概就會越學越傻,甚至于越學越沒有自我。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從這句話裡可看出孔老夫子是真正懂教育的人,他告訴我們教授學生時要抓住學生“憤”、”悱“、“舉一反三“的時機去啟發、去教授,這樣才會有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也給出了做老師和做家長的一個反思,在孩子不想學時,不要一味地用老師和家長的權威對孩子進行施壓,而要找原因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去激發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憤“起來、”悱“起來,然後再去啟發,等能夠”“舉一反三“了,再教授新知識,這時老師、家長、孩子都會”不亦說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