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啟功的真實事迹

啟功的真實事迹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03:01:23

【著書者說】

作者:徐可(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著名學者啟功先生,是一位“不世出”的文化大家。他博學多才,在書畫創作、書畫理論、詩詞創作、詩詞理論、文物鑒定、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卓有建樹,成就斐然。他博師古人,自成體格,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境界,成為彪炳書史的書壇領袖;他的書學思想被學術界命名為“啟功書法學”,成為澤被後人的權威理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曠達樂觀、淡泊名利的忠厚長者,堅忍弘毅、剛柔相濟的聰慧智者,重情守諾、悲天憫人的博愛仁者。中國儒家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他無不具備。無論是為人還是為學、為藝,都堪稱楷模,深得世人愛戴和敬仰。凡是與啟功先生有過接觸或是對先生有所了解的人,無不為他淵博的學識、高超的藝術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啟功的真實事迹(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折服)1

《仁者啟功》徐可著黃山書社

20世紀80年代中葉,我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有幸得識啟功先生。當時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還帶着研究生,有時會給全校學生舉辦講座,也曾專門給我們講授過書法課,所以我們不僅有幸經常一睹先生風采,更幸福的是能夠親耳聆聽先生的教誨。

也許上天對我格外眷顧,不知道是不是我與先生有特别的緣分,在大學畢業離開校園之後不久,我竟有幸與先生“重續前緣”,并受到先生信任和愛護,成為先生晚年的一位“忘年交”,追随先生十幾年之久。最初是因為工作關系,後來完全演變成私人感情。從20世紀90年代初直到2005年6月30日先生去世,在将近15年裡,我經常去先生家,聽先生談天說地,欣賞先生的詩書畫作品,充分感受了先生溫潤如玉的人格魅力。這種交往不是泛泛之交,而是掏心窩子的深入交流。先生視我為憨厚老實的晚輩,我視先生為和藹可親的長輩。先生終其一生,都感激陳垣先生的知遇之恩、再造之恩,感慨“信有師生同父子”“師生之情有逾父子”。我對啟功先生的感情,也是晚輩對祖父的那種感情。所以,我常套用先生的話,自述“情逾祖孫”。這樣深厚的感情,恐怕外人是難以理解或相信的。先生逝世已經15年了,而我對先生的思念、愛戴與崇敬從未中斷或減弱。

因此之故,在先生生前、身後,我寫下了大量文章,這些作品當然不可能反映先生的全貌,更無法傳達出先生博大精深的學問、高尚偉岸的人格于萬一;我隻能從我的視角去寫先生,寫我眼中的先生、我心中的先生、我理解的先生。文章無論長短,水平無論高下,所寫内容是真實的——很多是我親見親聞的,有的是我的獨家“秘聞”,也有一些是從先生著作或其他可靠渠道了解到的;寫作态度是真誠的,我是“為情而造文”,絕非“為文而造情”;所抒感情是真摯的、深沉的、發自肺腑的,沒有半點虛情假意。這些文字,彙成《仁者啟功》一書,日前在黃山書社出版。

全書分為四輯。前三輯按時間順序排列。甲輯寫于先生生前,主要是出于一名記者的敏感和晚輩的感情,為了介紹先生、宣傳先生而寫。乙輯寫于先生去世後一段時間之内。遽失親人的巨大悲痛,令我一口氣寫下好幾篇懷念文章,最早的一篇寫于先生逝世當天,發表于先生逝世次日,應該是先生逝世後寫得最早、發表最快的一篇悼念文章。我深深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很長時間都走不出來。這一時期的文章以懷念為主,特點是感情濃郁,直抒胸臆,毫不掩飾心中的悲痛和思念,幾乎每個字都是蘸着淚水寫下的。丙輯是先生逝世幾年之後直到現在寫的文章,這一時期文章的特點是感情内斂,相對平靜、理性,不再單純地隻是抒發懷念之情,也不再簡單地介紹我跟先生的交往,而是側重介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藝術與學術成就,并嘗試研究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實際上是自覺地承擔起宣傳與研究啟功先生的任務。丁輯是一部中篇紀實文學,采用“條塊寫作法”,以先生的治學成就和獨特品質為線索,分專題對先生一生的經曆、成就和高尚品格進行了系統深入的介紹。這部作品從先生在世時就開始動筆,但真正完成卻是在先生逝世兩年之後。近年來,随着研究啟功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斷豐富,我又對這部作品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從乙、丙、丁三輯文章可以看出,我已從“懷念啟功”向“研究啟功”“宣傳啟功”轉變,我已經不滿足于抒發對先生的愛戴與懷念之情,而是把對先生的深厚感情轉化為研究先生的動力和行動。宣傳啟功事迹,研究啟功成就,弘揚啟功精神,已經成為我的文化自覺。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先生。所以,在2016年6月23日,當一個由同人自發組織的非牟利性民間學術團體——啟功研究會成立之時,我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選舉為研究會理事。

著名作家張勝友先生生前在評論我的作品時指出:“撰者之所以能夠如此精準把握啟功先生生平業績和精神内涵,首先來自他對先生的真切了解和深厚感情。作者曾就讀于北師大,或直接受教于先生的耳提面命,或間接感悟于先生的高風亮節。此後更有幸追随先生十數載,不但對先生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與先生結下了深厚感情。以這樣的身份來寫啟功,自然筆下始終帶有溫度,帶着真情。這樣的作品讀來讓人溫暖,讓人感動。這也正符合孟老夫子‘知人論世’的主張。閱讀文學作品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經曆,寫作人物傳記更應如此,否則寫出的人物就是冷冰冰的。”我一向認為,真情實感是散文的靈魂與生命。我寫啟功先生,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和洶湧勃發。如果沒有這麼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就沒有這些文章,也就沒有這本小書。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2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