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北網】
東北網4月26日訊(于文波 李彥澤 記者 楊帆)4月21日5時,由哈爾濱開往海口的Z114次列車在海安南站拆解為四組,推送上船跨越瓊州海峽。随車檢車員徐國棟在車下快速分解列車車廂風檔連接處、車下制動軟管和電力連接線,上船前的作業時間雖然有40分鐘,但是要分解18節列車車廂,然後再重新編組,59歲的徐國棟要一路小跑的快速完成列車分解和連挂工作。
徐國棟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車輛段哈爾濱運用車間乘務二隊車輛乘務長,79年入路,85年便開始從事乘務員工作跟車檢修作業。他幹遍了車輛檢修所有工種,經曆了從22型到25G、25K、25T型旅客列車的更新叠代,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曆程,再有8天他就要退休了,這是他最後一趟乘務。
“剛上班的時候車體陳舊,座椅還都是木頭的,車輪的鑄造工藝有限,個别車輪尺寸、硬度很容易産生磨耗,需要我們細心檢查發現。那時的作業條件也不好,幹活就是在外面。大冬天,天上下雪,我們就在車頂上修煙筒,風一吹,雪花就鑽進脖子裡,一說話嘴裡都是雪。”對于40多年前的工作場景,老徐記憶猶新。
随着鐵路的快速發展,車體也升級換代,逐漸更新了25G以及“龐巴迪”、25T型車體,車内的設施不再是簡陋破舊,綠皮車升級為空調車。以前綠皮車靠風扇乘涼,越往南方走車廂裡越悶熱,現在空調車舒服太多了。徐國棟說,最大的變化還是作業條件,都是在整潔幹淨的庫内作業,在高高的站台上瞭望值乘,感覺很幸福。
“車輛檢修靠的是細,眼到,手到,車輛結構就是幾大件,看着簡單,可是這些組裝在一起,如果有一個地方出問題,都是安全隐患。”徐國棟說,43年來,他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驕人成績或車輛檢修竅門,有的隻是這幾句平凡而樸實的話,卻也創造了工作以來無一例安全故障的成績。
老徐說,工作幹得久了,大到風擋、車輪,小到衣鈎把手,他全都如數家珍。“閉着眼摸一下,就知道是什麼部件。”
2021年末,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剩餘的老式綠皮車全部升級換代為空調車,檢修工藝不僅是靠以往的經驗,還要學習新知識新業務,這讓老徐又重新拿起了書本。
有人揶揄:“老徐,你還有幾天就退休了,還學這個幹嘛?”“我還沒退休,就得站好最後一班崗。”徐國棟說。
因為經驗豐富,工作較真,老徐被多次安排執行支南臨客、海口列車檢車等重點任務,有時一出去就是三個多月。“不僅車體升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以往旅客出門都帶饅頭、鹹菜,現在是熟食、啤酒,衣服也越來越漂亮。”徐國棟感歎道。
2012年,哈爾濱到海口的Z114列車正式開行。這趟列車單程運行4310公裡,途經11個省和直轄市,被稱為“天南地北第一車”,開行以來,這趟哈局的王牌車常年滿員或超員,運送着來往于東北和海南的老百姓。由于中途停站多,老徐要随時下車檢查,南方天氣熱,這讓有些微胖的他渾身都是汗。
多年的跟車作業,作息不規律,讓老徐添了一些腸胃毛病,但他還是認真工作。疫情期間,隔離人員增多,單位的工作安排變得尤為緊張。老徐主動請戰,要站好這最後一班崗,主動承擔這次乘務工作,這一走就是15天,出乘時,也盡可能的多幹一些,等他回來時,也就該退休了,他真是舍不得列車這個“老夥計”。
“下次再來海口,我可就是一名普通旅客了,到時候見到你小子,如果檢查不認真,我可是要說你。”徐國棟和同班組的夥計笑着說到,笑着笑着,老徐雙眼就濕潤了……
本文來自【東北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