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服務實施方案?十天前,有這樣三群年輕人,從酷暑難耐的帝都北京、四季如春的花城昆明和海峽對岸的寶島台灣分頭趕來,帶着熱情、服務和改變的信念共聚騰沖,留下一段關于友誼、合作和希望的溫暖回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社區教育服務實施方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十天前,有這樣三群年輕人,從酷暑難耐的帝都北京、四季如春的花城昆明和海峽對岸的寶島台灣分頭趕來,帶着熱情、服務和改變的信念共聚騰沖,留下一段關于友誼、合作和希望的溫暖回憶。
數月籌備,一心為你
“天空撐起一片藍/白雲來做客,
微風吹來笑容,
群山緊緊地抱着/青翠的歌聲,
好想摘下一整片星空,
回憶輕輕的甜甜的暖暖的留在心中。”
清脆的歌聲回蕩在騰沖大曼别完全小學。台灣大學的楊宜臻同學帶着小朋友們唱起服務團團員林郁婷創作的營曲,歡快的曲調、稚氣的童聲,伴着騰沖群山青翠、天空湛藍,讓大家對接下來的十天充滿憧憬。
對于孩子們而言,這就是活動的開始;而對于北大、台大、雲大三校的同學而言,他們的營期從4月就開始了。為了賦予短期社會服務更多的意義,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到更多大山裡難以接觸到的别樣世界,北大、台大和雲大的團員們從四月份就已啟動籌備工作。
每周五晚上,各校社會服務計劃的團員都會準時前往固定地點舉行前期籌備會,内容圍繞教案設計、營期行程、節目排練、三校交流等各個方面。大家認真推敲每一個細節,反複思考、讨論、驗證,為了騰沖十日的圓滿而不懈努力。在北京大學馬旖濃同學負責的小學生教案設計組中,組員們相繼提出的“急救教案”“地圖教案”“禮儀教案”等想法,但經過數次可行性論證,兼顧孩子們的實際需求,最終決定以介紹植物分類和構造的“植物教案”為講授内容,過程中充滿了選擇與考量。
對于大多數團員來說,一周一次的籌備會已經成為了習慣,過程中的自省與大家相聚時觀點的碰撞,使團員們還未啟程已受益良多。
大曼别的日與夜
大曼别完全小學位于騰沖市蒲川鄉,身處層層疊疊的山巒之中。每一位參加13期服務團的團員大概都不會忘記到達這裡時的艱難。火車、大巴、雷雨、手電,和那些在夜色中攀山的記憶。團員林浩陽說:“大雨裡疾走三公裡山路,是屬于我們團員的獨家記憶,雖然辛苦,但回想起來每一秒鐘都珍貴又開心。”
艱難的抵達隻是起點,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高質量又實效的課堂,團員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再三斟酌、反複練習是常态,深夜的燈火、黎明的天光也是常态。在犧牲睡眠的時間裡,營員們欣賞過騰沖夜空中的銀河,聆聽過破曉時分的雞鳴……但無論多晚才睡去,每天一早,迎接孩子們的永遠是最燦爛的笑臉。
每一份教案的順利展開都不僅僅是一個學校認真籌備的成果,而是三校同學相互配合、積極引導小學生的成果。三校團員在課程設計和能力培養上各有側重,以期能在短短的十天中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思考和啟發。北京大學的摩西安琪介紹:“大曼别的小孩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相當有限,加上性格腼腆内向,在讨論和發言的時候需要較多的鼓勵和引領。”在精心的設計和完美的配合中,參加營期的一百多位小學生跟随三校成員一起,共同經曆了這段收獲滿滿的旅行。
除了為小朋友們帶來兼顧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知識,三校團員們還設計了串聯所有教案内容的戲劇——“營包劇”,并在離别前夕為小朋友們帶來了精心準備的晚會,北台雲三校帶來的舞蹈和着孩子們的歌聲,閃亮在大山深處,或許也在小朋友們的心裡埋下了一顆走出大山的種子。
生動的一課
與騰沖大曼别完全小學的孩子們玩耍
最後一天的惜别課堂上,孩子們認認真真地寫下了對這些大山外面來的哥哥姐姐們的喜愛,“你還會再來嗎?”“你明年一定還要來看我呀”……他們盼望我們再來,是肯定和喜歡,但這卻并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畢竟“最好的重逢是在大山外”。
北台雲,我們一直在路上
“北大-台大-雲大學生社會服務計劃”是由三校聯合主辦并輪流在兩岸舉行的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自2011年7月首次在雲南騰沖舉辦以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1屆。在該服務計劃的實施過程當中,服務團成員從實地調研到了解民風民情、從自發募集物資到親手設計教案、從傳統意義上的支教到更廣泛的社會服務,使得服務團已經逐步形成了更為系統和完善的社會服務模式。而在三校學生的交流和合作中,也逐漸加深了彼此的情誼,拉近了兩岸青年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兩岸三地的大學生更加親密無間、更加關注社會、也更傾身投入于服務。
北大學子在騰沖
十天的營期轉瞬結束,但關于教育、兒童、山區發展、友情、合作的思考仍在持續。第二次參加服務團的北大同學程明皓這樣總結兩年來的收獲:“作為新人,更多的是新奇和感動,有一群人在一段時間内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出來,把自己最好的最溫柔的一面帶給别人;但作為老人,更多思考這個組織的意義,一方面慶幸大家的堅持,另一方面感到深深的無力,十天我們似乎很難拯救什麼,但看到還有那麼多人和我同行,朝着同一個目标努力,還是很幸福。”
無論是新加入的團員,還是因為對這個組織具有特殊感情的老成員,北台雲之旅在他們的身上都留下了些不可磨滅的痕迹。
多元化的背景也構建了服務團的特殊氛圍,兩岸三校因為共同的目标相聚,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彼此,學會求同存異。相處的日子裡,合作與友誼始終貫穿。離别之際,營員郭晏甯寫道:“到雲南的第一天在下雨,離開時的天空也在哭泣。變化多端的天空是雲南次美的風景,最美的是人,因為有你們。”
十天,很短,改變卻很多。相遇時的拘謹羞澀,在經曆過大曼别社會服務的日日夜夜之後,變成了分别時刻的眼淚與感動。大家都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關于騰沖,關于北台雲。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一路同行。
編輯:山石
來源:北京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