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書館、博物館到藝術展、文藝演出,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今年12月1日起,《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将正式實施,将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提供法律保障。11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條例共7章67條,也是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全局性、綜合性、基礎性法律。
新建居民住宅區應建配套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設施網來了!
城市音樂廳、成都大劇院、四川大學博物館群……近年來,一大批城市文化新地标建設密集啟動,未來還将有不少文化設施織線成網。
成都城市音樂廳
《條例》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比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将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本級國土空間規劃,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标準、本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标準,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環境條件、文化特色,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設施的種類、數量、規模以及布局,形成場館服務、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相結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内的公共文化設施目錄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後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标準,規劃和建設配套的公共文化設施。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的公共文化設施,應當與居民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條例》的亮點之一。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充分考慮四川擁有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等的實際,在公共文化服務标準制定、産品和服務供給等方面設置針對性條款。比如,縣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以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分館、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為服務點的總分館制度,提高總館的供給配送能力和分館的綜合服務能力,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
與此同時,《條例》還提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挖掘和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優勢,将紅色文化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将傳統節慶活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内容。同時,應當完善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服務運行機制,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群衆性文化體育、節日民俗等活動,拓展鄉村文化服務渠道,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并推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支持具有地域、民族、革命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和群衆性文化體育活動開展,打造有影響力的公共文化品牌。
免費、優惠、延時……公共文化服務将更惠民!
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還将更惠民、便民。在《條例》中對于将公共文化機構錯時延時服務等經驗固化為法規規定的同時,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了明确的标準。其中明确,公共文化設施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向公衆免費或者優惠開放。而對于公共文化設施開放收取費用的,應當每月定期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消防救援人員、殘疾人等群體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成都市和美社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王勤 攝
在備受關注的公共文化設施開放時間上,明确應當與公衆工作、學習時間适當錯開,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學生寒暑假期間應适當延長開放時間。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公共文化設施規模和服務能力,采取預約、錯峰、分流等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在《條例》中對于“雙減”後的在校學生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也給予了新的支持舉措。比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面向在校學生的公共文化服務,支持學校開展适合在校學生特點的文化體育活動;鼓勵學校結合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利用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教育教學活動;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對學校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增設适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文化活動。對于老年人,《條例》也明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托老年人活動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适合老年人的群衆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考慮老年人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和服務。鼓勵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開設面向老年人的專欄,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面,《條例》則提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和扶持不同類别殘疾人開展或者參加群衆性文化體育活動,舉辦特殊藝術演出和殘疾人體育運動會。公共圖書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适合殘疾人需要的文獻信息和服務。鼓勵在電視節目、影視作品中加配手語或者字幕,開辦殘疾人專題廣播欄目;鼓勵有條件的電影院、劇院開設無障礙電影專場,舉辦無障礙電影日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編輯 譚王雨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