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

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06:10:58

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作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 詹丹,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金陵十二钗正冊誰排第一)1

金陵十二钗按順序排名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 詹丹

《紅樓夢》第五回寫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在警幻仙子的引領下,翻看了預示人物命運的“金陵十二钗”冊子、聽了曲演《紅樓夢》(包括引子、尾聲和主體部分十二支曲)。雖然有這樣視覺和聽覺獲取信息的互為補充,但讀者對相關文字的理解,仍然比較困難。

一方面是,畫冊中的每頁和每一支曲,并沒有明示跟小說特定人物的對應性,而且涉及的内容,都表達得比較隐晦,讓人難以完全領會其真正含義;另一方面,作為身處其間的賈寶玉,即便警幻仙子把他引入太虛幻境,有令其覺悟的意思,但當時尚處在懵懂少年期的他,實在無法以他的無知無解的接受,來給讀者的理解帶來任何指向性的作用。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客觀原因是,我們看到的《紅樓夢》,畢竟不是原稿,特别是八十回後的内容,與寫了第五回的作者,并非同一個人。這樣,作為對人物未來走向、人生結局暗示的畫冊和曲子,其内容就無法在實際的小說情節展開中得到充分印證。不但得不到充分印證,後四十回呈現的一些情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理解第五回的幹擾。這就給這些畫冊上的圖、文字和曲子内容的解讀,增加了不少難度。

多年來,經過紅學家的努力,對“金陵十二钗”正冊和十二支曲的排序問題,其與小說具體人物的對應關系,以及冊頁中的内容和曲詞的含義,都有了大緻清晰的解讀。我們認為,畫冊和曲子基本是詠歎了黛玉、寶钗、元春、探春、湘雲、妙玉、迎春、惜春、鳳姐、巧姐、李纨、可卿等十二人的命運,且前後排序,采用兩兩成組并大緻按照和賈寶玉的親疏關系來先後展開。但是,仍留下一些懸而未決的疑問,有待進一步研究。這包括對元春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鳳姐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以及詠歎李纨的曲詞“人生莫受老來貧”等等的含義如何來确切解讀。而“終身誤”“枉凝眉”這兩支曲,究竟是分别題詠了薛寶钗和林黛玉,還是同時合詠兩人,乃至再加上寶玉三人?換言之,有沒有“金陵十二钗”排名第一的問題,紅學界的看法還是有很大分歧。這也是筆者撰寫此篇短文,想稍作讨論的話題。為方便計,先把兩曲摘引如下: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對于這兩首曲的題詠對象,紅學家大緻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以蔡義江、朱淡文為代表:認為前曲是在以賈寶玉的口吻,詠歎其與薛寶钗的婚姻悲劇,後曲則是以第三人稱口吻,詠歎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如果從“金陵十二钗”以女性為曲中人物角度看,可以認為前曲詠歎的是寶钗,後曲詠歎的是黛玉。

第二種看法以徐匋、王景琳為代表,在他們負責的《紅樓夢大辭典》“詩詞韻文”條目中,在認同第一種觀點的同時,提出前曲可以看作是寶玉、黛玉和寶钗“三個主人公愛情婚姻悲劇的概括”。當然,也是從女性角度考慮,可以認為前曲是對黛钗兩人的合詠。

第三種看法則以孫玉明代表,認為不論是前曲還是後曲,都是對黛玉和寶钗兩人的合詠。在他看來:“黛玉和寶钗既然是《紅樓夢》中最主要的兩位女主角,而作者又有意讓她們如‘雙峰并峙’,難分高下,所以便将兩個人放在了同一首判詞中。然而,其他相對次要的人物都是每人一首判詞、一支曲子,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反而兩人共用一首判詞,這在比例上顯得極不協調。因此,作者便利用《紅樓夢》十二支曲加以補足,用兩支曲子合詠黛玉和寶钗,并且是用《紅樓夢》中的第一主角賈寶玉的語氣來詠歎的。”

筆者以往根據“終身誤”“枉凝眉”的曲牌名,以及兩首曲的結尾,不假思索就認定前曲題詠寶钗,後曲題詠黛玉,從而認為“金陵十二钗”的排序,應該是薛寶钗為第一名,并用清代張新之的評點來代為解釋,沒有把黛玉而是寶钗排在第一,即“今首钗者,見钗之終得匹玉也”。也就是說,畢竟寶钗和寶玉成為了夫妻,所以戀人關系,隻能排在次要位置了。

但這種排序,卻留下一個難以克服的矛盾,就是賈寶玉在太虛幻境中,先打開看的“又副冊”的第一頁和第二頁,上面是關于大丫鬟的判詞,題詠晴雯的,是排在襲人之前的。按照晴雯和襲人是“黛影钗副”的共識,晴雯、襲人的判詞序列,正好和曲演《紅樓夢》的“終身誤”“枉凝眉”次序颠倒了,這顯然不合理。

就此而論,筆者認同孫玉明有關兩首曲都是合詠的看法,也同意他認為兩曲都是從賈寶玉角度展開的抒情。

不過需要進一步補充的是,在合詠中,前曲更強調寶玉和寶钗結合的那種世俗觀念與寶、黛之間情投意合的對立,後曲則更強調這種對立給女性帶來的愛情婚姻的共同悲劇,這是情緣和心願産生了分離,悲劇是寶玉尤其是女性雙方共有的。沒緣的相遇了、結合了,有緣的卻不能結合、不能如願。在後曲中,仍然是站在賈寶玉立場,在感歎和“一個”與另“一個”的悲劇性關系。這樣,最後的眼淚,滔滔不絕,不單單是黛玉的,也是寶钗的、寶玉的。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一些學者習慣于把兩曲和寶钗、黛玉一一對應,固然是“枉凝眉”的曲名和結尾的流淚,讓人直接想到黛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有意回避脂評提出而又被俞平伯強調的“黛钗合一”論。也許在有些學者看來,把曲子理解為合詠,就是模糊了寶钗和黛玉在思想意識上的對立性。其實,恰恰是合詠,才把按照與賈寶玉親疏關系的排序予以立體化,也深刻化了。因為當作者把情感關系、婚姻關系、思想意識關系、審美趣味關系等等放在一起綜合考慮時,彼此的權重才在“黛钗合一”的形式中得到了全面考量。所以,才沒有在正冊中明确誰排第一的問題。

但畢竟,《紅樓夢》有大旨談情的傾向,而相對來說,寶玉與丫鬟的關系要更為單純一些,所以小說又借助于“又副冊”中位列第一的晴雯,對寶玉的情感指向性有所側重。這樣,“又副冊”的排序既不與正冊和曲子序列完全對立,但也在正冊和兩曲多重的含混關系中,給予某種暗示,這正是“金陵十二钗”排序的微妙處吧?(詹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