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這棵樹,感受生命的成長!一天一張照片,記錄四季的變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
就已經有了。
紙發明以前,祖先把文字寫在龜甲、獸骨上,叫甲骨文,後來寫在竹木簡和帛上。
比如說書分上下冊,這個“冊”字證明我們祖先曾經把字寫在竹木簡上。“冊”字再現了把書簡一片兒一片兒串起來的情景。
孔子讀《易經》,愛不釋手,韋編三絕。韋,就是牛皮繩子。竹木書簡是用牛皮繩編起來的。孔子讀書把書簡上的牛皮繩翻斷了多次。
秦始皇每天看600斤奏章。當時奏章就是寫在竹簡上,要是寫在紙上,600斤能看死他。
大文豪東方朔給武帝上了一道奏章,洋洋灑灑170斤,兩個人擡進宮去的。這老哥寫了多少字不知道,隻知道木簡用了170斤。
古人還習慣說一本書有多少卷,這說明祖先曾經把文字寫在帛上,形成一個個卷軸。唐朝的時候,紙書也是一卷一卷的,拉起來十幾米長,所以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小案子,就像一個卷書器,把書卷一頭展開,一頭卷起來,一點點弄出來看。
歐洲人當時是寫在羊皮上,稱為“羊皮卷”。
我們今天書本的這種裝訂方式的書是從宋朝開始的。
我國西漢時期就開始造紙了,雖然不太好使。到了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蔡倫是個宦官,宦官一般沒什麼好人,隻有兩個不錯的,青史留名:蔡倫和鄭和。
蔡倫造紙有功,封龍亭侯,侯爵的最低一級。造紙術在4世紀傳到了朝鮮、越南、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阿拉伯、非洲、歐洲。
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以前,印度人是把文字寫在樹葉上,佛經寫在樹葉上,叫貝葉經,誰要有那玩意兒珍貴極了。
唐三藏從印度取回來的經就是這種經,這個地兒潮就爛了,這個地兒幹就碎了,不利于保存。所以印度人對自己300年前的事不了解,并不是不注重修寫曆史,而是葉子都沒了,曆史最終由傳說構成。(據《這個曆史挺靠譜》)
(千卷樓•天行健情商财商教育團隊編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