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衆消費者口中的小米手機,指的是小米主品牌 紅米子品牌的手機。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普通用戶普遍把小米和紅米混為一談,但小米官方更傾向于進行内部分流,将主品牌和子品牌分割開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小米要這麼做呢?兩個品牌合二為一難道不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原因!
1.沖擊高端!小米也想走高溢價之路,華為蘋果三星皆為榜樣。
衆所周知,小米當年是靠高性價比手機起家的。在智能手機定價普遍在三四千元以上的時代,小米率先打破僵局,初代機型定價1999元,硬生生改變了市場風向。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高性價比”的标簽幫助小米實現了崛起,但偏偏也限制到了小米後期的發展。
經過這麼多年的演變,國内手機市場中已經出現了不少高價位的頂級旗艦機,華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就是典型代表。
大量用戶都在進行消費升級,已經不怎麼喜歡用性價比更高的千元機了,轉而願意花費成千上萬元購買頂級旗艦機。
而偏偏小米錯過了這個風口,在高端手機市場中沒有立足之地。小米也想像華為、蘋果、三星那樣,從不差錢的高端用戶手中分一杯羹。
2.重塑品牌價值和形象,讓小米不再是高性價比手機的象征。
從理論上來說,高價位的手機擁有較多的品牌溢價,即擁有更高的利潤率。在紅米獨立之前,小米手機的總出貨量确實不少,但賣出去的大多是千元價位的機型,綜合硬件利潤率連5%都不到!
這導緻小米隻能靠軟件業務來掙錢,它的本質屬性仍然是互聯網企業。為了提高利潤率,小米勢必要發布高價位的機型,但消費者又不買賬,因為大家都覺得小米手機不值這麼多錢,這該怎麼辦呢?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小米隻能選擇對大品牌進行分割,分出主品牌小米和子品牌紅米。以後紅米隻發布中低端機型,而小米隻發布高端旗艦機,這幾乎是小米唯一的破局之策了。
為的就是讓小米扔掉“高性價比”的标簽。比如小米10系列和小米11系列,起步價為3999元,Ultra頂配版機型的定價更是達到了6000元以上,這麼做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小米的總體利潤率提高了不少。
3.細分市場是明智之舉,但并非長久之選!高端品牌需要更多的沉澱。
紅米獨立之後,經過一段陣痛期,現在的小米主品牌已經在高端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了,同時紅米的發展狀況也很不錯。
不得不說,雷軍是非常聰明的,下對了這一步棋!到目前為止,小米手機的總出貨量位列全球前三,部分季度甚至可以超過蘋果,僅次于三星。
但是話說回來,好物君個人認為,這麼做還是不夠的,如果小米真的想成為能夠和蘋果三星相媲美的高端手機品牌,在國内擁有更高的聲望,那麼它就必須擁有更多的技術沉澱。
無論是蘋果、三星還是華為,都擁有大量的自研技術專利,而且各有各的産品特色。蘋果有A系處理器和iOS系統生态,三星擁有屬于自己的全産業鍊體系,華為則擁有麒麟處理器、鴻蒙系統和數以萬計的通訊技術專利。那麼小米有什麼呢?這個問題顯然不容易作答。
綜上所述: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會發現小米拆分紅米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戰略決策。既可以提升小米整體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能提升小米的品牌形象,增加産品的利潤率和品牌溢價,可謂是一舉多得!
但如果小米真的想在高端旗艦領域站穩腳跟,讓所有人都豎起大拇指,就需要擁有更多的自研技術和專屬于自己的産品特色,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