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
宋 /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到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遊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品讀】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中華大地諸侯争霸、此長彼消、兼并融合、風起雲湧,以秦為首的大國選賢任能,勵精圖治,變法改革,在統一中國的進程中,大踏步地前進着,終橫掃六國,成就大業。然而,這個無限耀眼的帝國,卻僅僅在曆史的舞台上活躍了十幾年,宛若流星,一閃而過。究其原因,大興土木、修建長城、施行暴政使得民不聊生,而秦二世胡亥的殘酷無情、醉生夢死,則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戰國時期最優秀的觀察員,儒家的“亞聖”孟子曾寫下八個大字警醒後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兜兜轉轉,在曆史的沉浮中,我們見證了八字箴言的神力,亡國之君皆難逃魔咒。隋唐如此,杜牧有詩雲:“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大宋亦如此,“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是個很奇葩的朝代,經濟軍事也曾空前繁榮,但國難當頭之際,朝廷的君臣大都亮出“求和”牌,不斷向侵略者妥協退讓,尊嚴盡失,甚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
公元 1127 年,著名的“靖康之恥”發生後,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稱帝。公元 1138 年,遷都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并在此修建園林宮殿,開始在這天堂之都打造帝王之所。華麗的宮殿,妖娆的歌女,無敵的美景,都讓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統治者“樂不思蜀”。
然而,危難中總有幾個清醒者、擔當者,為了民族大義和國家複興,他們屢屢向朝廷表明志向,雪恥若渴。或像壯志難酬的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或如豪情滿懷的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或像悲憤填膺的嶽飛“怒發沖冠”,慨歎“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或如舍生取義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像失聲痛哭的範成大“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或如死不瞑目的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字字泣血,句句紮心。
這首《題臨安邸》是題壁詩,詩人林升旅居杭州的一家小酒店時,看着窗外的繁華勝景,聽着西湖的靡(m ǐ )靡之音,懷想家國的喪亂衰亡,遂寫下這首諷喻之作。
林升是南宋一無名草民,卻以高超的筆法,揭露當權者的腐朽堕落,表達自己的憤懑不滿,真乃英雄氣概,膽氣才氣,令人折服。本是冷言冷語的痛斥譏諷,偏從熱鬧的場面落筆。怒其不争,恨其不為,隻把沉迷之态晾曬出來,以樂景寫哀情,對比反襯,更見其哀。
全詩四句,有多處語意雙關,煉字精妙。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栉(z h ì )比的樓台,真是一派祥和的景緻。西湖上傳來的歌舞聲聲,在詩人心裡,卻是刺耳的亡國之音。這裡用了一個反問句加強語氣,“幾時休”既寫出西湖上南宋君臣們縱情聲色、渾渾噩噩的常态,又發出反诘,為國家命運深感痛心。“休”有多重意思,一是西湖歌舞的停止,二是諷刺當政者苟且的太平,一味“休”戰,不思收複中原。我更覺得,這個“休”還諧音“羞”,國家危在旦夕,不能舍身報國,還在逍遙享樂,不應該感到羞愧嗎?
“暖風熏得遊人醉”,“暖風”一詞雙關,既指暖洋洋的春風,又指統治階層的奢靡頹廢之風。“熏”原指在煙或其他氣味的烘烤刺激下,不知不覺被浸染的過程。這裡同“醺”,是指南宋朝廷自願沉迷,逐漸失去鬥志,權貴們整天“醉醺醺”的醜惡行徑。“遊人”在詩人眼中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公子哥們,本應是戰場上殺敵立功的鐵血男兒,卻恬不知恥地遊蕩在臨安城内。“醉”和“熏”意義相近,隻要當下安穩還可醉,哪管“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宋的圖冊中,一面是鐵騎踐踏,一面是盛世繁榮,一面是生靈塗炭,一面是推杯換盞,這就是曆史的真相和殘酷。跨越時空,重遊西子湖畔,再讀《題臨安邸》,近千年前斑斓的影像或許已經隐約黯淡,隻見山外依舊青山,遊人依然如醉,而今日之“遊人”已非昔日之“遊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