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有多少個集市?提要:沈陽的老字号店鋪中有不少是請書法家書寫的牌匾,不僅提高了商号的知名度,更是盡顯文化底蘊招牌幌子是民間市井商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商業廣告文化的物質遺存,更是民族民俗藝術的體現,對于商業文化發展促進具有重要意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沈陽有多少個集市?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提要:沈陽的老字号店鋪中有不少是請書法家書寫的牌匾,不僅提高了商号的知名度,更是盡顯文化底蘊。招牌幌子是民間市井商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商業廣告文化的物質遺存,更是民族民俗藝術的體現,對于商業文化發展促進具有重要意義。
行走于繁華的商業街,放眼望去,讓人眼花缭亂的廣告充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廣告并非現代商業的獨有标示。如果時光倒流,回到上個世紀初,行走在市井街頭,也可以看到原始形态的各類廣告。飯館、藥鋪、鞋店、金銀店等店鋪門前已經有了傳統廣告――“招幌”的身影。五彩缤紛的招幌把街路裝飾得生機熠熠,市井商業街成為古老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招幌作為一種特定的商業符号行業标識,不僅具有悠久的曆史,還滲透着豐富的商業内涵和藝術氣息。它具有流傳範圍廣的特性,在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标志,更是人民安居樂業的象征。
最早的幌子就是酒旗所謂“招幌”就是“招牌”與“幌子”的合稱。招牌,在漢語中取自招引之意,為标有文字或圖畫的标志性廣告牌,最初隻是用于标明店主姓氏、經營内容等。但随着發展,特定的行業文字和圖案逐漸形成。商人們對于招牌的字号也愈加重視,一個好的字号不僅可以招徕生意,還能成為店鋪精神的象征。幌子,也稱作“望子”,多為布幔,最早出現在記載中的幌子就是 “酒旗”,一種三角形布幌子。在唐詩宋詞更是常常見到酒旗的身影,如杜牧的《江南春》裡就有“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句。幌子在之後的經濟生活中慢慢發展出多種形式。與招牌側重店鋪特色略有不同,幌子更側重對于行業的通用标識作用。曆朝曆代,幌子與招牌不斷改進、趨于成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态,并相互結合,彼此依托構成一個更加豐滿的店鋪形象。
招幌的原始功效是用來招徕顧客的,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招牌與幌子逐漸承擔起了标示行業特性的作用。主要通過商品實物、或者商品的形狀、誇張模型等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形式。
實物招幌,一目了然。商家賣什麼就挂什麼商品,讓顧客有更直觀的感受。這種方式簡單便捷,取材靈活,而且成本低廉,最主要是直觀明顯,也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招幌模式。著名的成語“自相矛盾”中所講的楚國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自我誇贊所賣的是什麼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麼都能刺穿的矛,這裡他拿的矛與盾就可以說是實物招幌。再如賣麻的商鋪前面經常懸挂一束長麻,而水果店裡常常懸挂一串時令水果來招徕生意。
招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模型招幌,誇張醒目。采取實物模型主要是因為商品不易保存或者過大過小不宜懸挂展示,從而改用模型作為展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把商品進行放大或适當進行一些變形處理增強藝術效果,而且還有成本低,利于保存和使用的優勢。例如賣鮮魚的店常常懸挂一隻木制的大魚模型;金銀首飾鋪常常懸挂較大的金簪模型;煙袋鋪門口懸挂一隻巨型的煙袋模型為幌;梳子店用一隻巨型梳子模型作為幌子。模型幌子往往都會通過誇張的實物形象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象形招幌,巧妙傳神。有些商品無法進行懸挂展示或者沒有特定懸挂商品的,例如一些液體或者服務行業。這類店鋪往往通過懸挂一些與商品相關的物品,如容器來作為幌子。油店門口可以懸挂一個大号的油瓶;酒店門前可以懸挂酒壺;藥鋪也經常懸挂一串膏藥的模型,并且在上下兩端綴上雙魚,與“愈”諧音。
文字招幌,字字珠玑。文字招幌多以單字或者複合詞為主。單字的招幌有如當鋪會以一個大大的“當”字作為字幌,而很多酒鋪也會在店鋪前懸挂帶有“酒”字的酒旗,茶行一般用方形木牌懸挂店鋪一角,上書 “茶”字;讓人從遠處便可知曉店鋪的商品類型。複合文字多以四字一句的宣傳文字居多,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傳誦。酒鋪常常以“陳年老酒、太白遺風”為句;茶鋪常常書寫着“清肺潤心、香氣宜人”;鞋店偏愛書寫“平步青雲”等;藥鋪經常會書寫“神農遺術”。再如一些店鋪門口幌子上寫的諸如“百年老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等詞句。
燈具招幌,流光溢彩。随着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數量顯著增加,城市商業活動更加的開放,夜市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源自五代的燈籠廣告――栀子燈在宋代被廣泛應用。燈具招幌一般用于夜市的小吃店、夜間營業性的酒樓、藥鋪等。例如酒樓、茶館、飯莊的店鋪前燈籠上往往會寫上“酒樓”“客棧”等字樣,夜間點亮後非常醒目。
每個招幌設計都有寓意商戶将招幌視為誠信的象征,每日開鋪“請幌子”成為商家的第一件事。在商人們眼中,招幌是可以“招财進寶”的象征,是商家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招幌的設計也是遵循着這種理念來的,從配色、花紋圖案、詞句選擇都是非常有考究的。
招幌的色彩基本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欣賞作為基準,多用藍、青、紅、黑為主作底色,用金、紅、黃色作文字。尤其是漢族特别喜歡紅色,有喜慶吉祥之意;而金色、黃色有富貴,光明之意;黑色則凸顯莊重沉穩。招牌合理的色彩搭配不僅使店鋪特色鮮明,更讓人久久不能忘卻。
招幌的設計理念是根據人們日常生活心理的投射而來的,充分體現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生活向往的追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對于“仁、義、信”等儒家倫理思想道德的提倡也深深地嵌入招幌文化中,例如著名的“同仁堂”“全聚德”等。招幌的造型及圖案也往往使用鯉魚、雙魚、金魚、蓮葉、蓮花、蝙蝠、桃子、石榴、元寶、葫蘆等圖案紋樣。例如,鯉魚是“利餘”的諧音;蓮花蓮葉有連年之意,比喻長壽;蝙蝠通“福”音,包含幸福之意;葫蘆更是有神仙之意,一般藥鋪酒鋪都用此來表達仙藥仙酒的含義。
沈陽老字号多為名人題字宋代以後,招幌在行業作用的基礎上,個體标識色彩越來越濃重,人們也更加注重商号的品牌效應。從牌匾商号的名字選取到招牌題字都非常講究。尤其懸挂在店面上方的大招牌,常常由名人題字,在招牌的裝飾上也描金裝飾,盡顯奢華。
沈陽的老字号店鋪中就有不少是請書法家書寫的牌匾,不僅提高了商号的知名度,更是盡顯文化底蘊。如當時著名的吉順絲房的牌匾是由奉天省省長王永江所寫。中和福茶莊的牌匾是著名書畫家太清宮方丈葛月潭的筆迹。而萃華金店的牌匾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題寫的。
再如沈陽老字号鞋店内金生,該店始建于1914年,它生産的布鞋,做工精緻,貨真價實。關于内金生名字的由來還相當傳奇,傳說乾隆皇帝來沈陽祭祖過程中,乘興微服到中街,看到一家店鋪既沒匾額,也無楹聯,裡邊老兩口正在做鞋。乾隆帝問這老兩口:“我想買雙靴子,可沒帶錢怎麼辦? ”老兩口都很厚道,就說不收錢送給他穿。乾隆深受感動,便寫了一幅楹聯作為報酬,上聯是“大鞋楦小鞋楦打出窮鬼去”,下聯對“粗麻繩細麻繩引進财神來”,橫批“店内金生”。寫完之後還蓋上印章。此後,老兩口就将店名改叫“内金生”。店鋪名字由來的真僞已無從考證,但從保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鞋店不吝惜資财,精工制作數個招牌,懸于門前,而多個招幌交相呼應更是顯得氣派非凡。
東北店鋪招幌獨具特色由于文化、氣候等地域性差異,東北地區有一些非常具有東北特色的招幌。
煎餅是北方的常見食品,因此北方常常可以看到煎餅鋪門前挂着半張煎餅模型所制作的招幌,上書“煎餅鋪”。北方氣候寒冷,因此與禦寒保暖商品有關的商鋪很多。如出售毛氈帽的帽子屋,它的幌子是一頂巨大的模型氈帽下面懸挂着各種小帽子。
北方土地适合種植煙草,東北人豪邁的個性更是喜愛吸煙,因此東北地區的煙草煙具鋪也很常見,經常可以看到售賣煙袋煙嘴的店鋪門口挂着巨型的煙袋模型作為幌子。而東北處于關外,人民多骁勇善戰善于騎射,因此有大量與騎射馬具等有關的商鋪,例如皮鞭鋪等,所懸挂的是以十幾把皮鞭編在一起而制成的幌子。
招牌幌子是民間市井商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商業廣告文化的物質遺存,更是民族民俗藝術的體現,對于商業文化發展促進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如今想要看到這些招幌隻能在一些影視劇中尋找他們的身影,但是相信随着經濟的繁榮,個性化經營的提倡,新的店鋪商業文化一定能吸收傳統精髓,保留招幌中儒雅含蓄的韻味和優秀的設計理念。
文字 | 詹麗竹
配圖 | 瑞雪烹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