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浒傳》名著影響力所賜,樸刀這種武器才沒有湮沒在曆史中,反而到現在還能在武術表演中看到。
但關于水浒中樸刀的形制、用法和性質,由于沒有出土過實物證據,導緻學術界到現在還存在極大的争議。
然而水浒對于樸刀又非常推崇,相較于其他刀槍棍棒等兵器,樸刀一詞在水浒中出現了二百多次。
超過一半的好漢都跟樸刀打過交道。
那樸刀到底長什麼樣子,到底是農具還是兵器?咱們就結合水浒原著,外加明代水浒繡像插圖,看看樸刀的廬山真面目。
1、水浒中啥樣的人最喜歡用樸刀?
水浒中提到樸刀的次數非常多,使用樸刀的好漢人等也非常多,裡面沒有比樸刀出鏡率更高的武器了。
然而細分之下會發現,書中熱衷使用樸刀的人物,可以分為兩大類。
其一就是綠林好漢。
毫無疑問,綠林好漢絕對是樸刀的鐵粉,隻要是有落草背景的人物,他們大多數熱衷于使用樸刀。
少華山的三兄弟下山帶着樸刀:
“少華山上朱武,陳達,楊春,三個頭領分付小喽羅看守寨栅,隻帶三五個做伴,将了樸刀,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
清風山的三頭領下山也帶着樸刀:
“三個好漢,一齊挺起樸刀,來戰黃信。”
史進在赤松林剪徑的時候,用的主要武器也是樸刀:
“就從林子裡拿着樸刀,背翻身跳出來。”
瓦罐寺搶占寺廟的崔道成和邱小乙,倆人就是用樸刀殺敗魯智深的:
“兩個拈着樸刀,直殺出山門外來。”
林沖落草打劫楊志時,手裡拿的家夥也是樸刀:
“次日早起來,吃些茶飯,帶了腰刀,提了樸刀,叫一個小喽羅領路下山。”
江湖混子劉唐也擅長使用樸刀:
“揮着樸刀,直奔雷橫。”
穆家兄弟追殺宋江時,手裡拿的也是樸刀:
“那弟兄兩個撇了樸刀,撲翻身便拜。”
其他諸如鄧飛、孟康、朱家兄弟、孔家兄弟等,涉及到綠林背景都是用樸刀,或者拿着樸刀出場。
其二就是縣衙的都頭們了。
華陰縣的兩位都頭:
“外面火光中照見鋼叉,樸刀,五股寸,留客住,擺得似麻林一般。”
郓城縣的前兩任都頭雷橫、朱仝。
“兩個都頭亦各乘馬,各帶了腰刀、弓箭、手拿樸刀。”
郓城縣後兩任都頭趙能、趙得也是用樸刀。
“趙得一隻手将樸刀捍挑起神帳,上下把火隻一照。”
沂水縣的都頭李雲用的也是樸刀。
“隻見李雲挺着一條樸刀,飛也似趕來。”
陽谷縣的都頭武松也用的是樸刀:
“就廳前拜辭了知縣,拽紥起,提了樸刀,監押車子,一行五人,離了陽谷縣。”
都頭以下的士兵,雖然用的武器樣式較多,但仍然是以樸刀為主,樸刀是他們的主流武器。
其他像一些個體戶用樸刀的也有,但是較少,比如盧俊義樸刀用得一絕,他卻不屬于其中任何一方。
算是比較特殊的案例。
所以根據上面的諸多案例可知,樸刀這種東西似乎是身份象征,水浒裡出場一個人是不是綠林好漢,看手裡的家夥就一清二楚了。
手裡拿着樸刀亮相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剪徑的盜賊,或者是地頭蛇惡霸之類的勢力。
這在水浒裡有一個很明顯的案例,魯智深在赤松林裡撞見史進後,看史進的打扮和武器就知道。
自己這是撞上盜賊了。
“俺猜着這個撮鳥,是個剪迳的強人,正在此間等買賣。”
水浒裡的樸刀,很大程度上是具有象征意義,是綠林好漢的标配武器,看武器就知道來頭了。
這種設定很可能跟宋元雜劇有關,因為宋代“說話”分類中,就有一個叫做“樸刀”。
“樸刀”篇目裡就包括《青面獸》《李從吉》等,及帶有其他綠林綽号的篇目,主要就是綠林豪俠的故事。
所以很大程度上,水浒裡反複提到的樸刀,應該跟承接宋元雜劇、說書有關,樸刀就是代表綠林好漢的身份。
而水浒講的就是綠林好漢的故事。
至于都頭們可能是縣衙标配的武器而已。
2、樸刀到底是農具還是兵器?
按照學術界部分說法,樸刀的原型就是撥刀和畲刀,其中畲刀是開山耕種的農具。
就是指刀耕火種的那個刀。
“‘畲刀’是民間日用之器,川峽山險,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刀耕火種。”(《宋會要輯稿》)
畲刀功能類似于現在的砍柴刀,主要是山嶺地帶開荒時披荊斬棘用的,所以其實是一種農用生産工具。
畲刀除了刀身像砍柴刀以外,還需要按照一個雙手持握的木柄,并根據木柄的長短分為不同的刀型。
畲刀屬于是安裝短木柄的,安裝長木柄的則稱為撥刀,而撥刀發音類似于樸刀。
而據水浒描述,樸刀也是需要木杆和刀身進行組裝,僅從描述上看兩者非常相似。
所以一般推論此二者為樸刀原型,故在此推論上将水浒裡的樸刀視為農具,所以不在官府的管制之内。
江湖好漢們可以拿着樸刀,随意在闖蕩江湖使用武力和防身,事實上裡面的好漢的确垂青于樸刀。
但是跟樸刀是否是農具,其實并沒有确切的關系,因為裡面所有的兵器,都不在管制的範圍内。
或者說管制得非常松懈。
比如史進離開少華山前往關西時,手裡除了拿着一把樸刀外,腰裡還挎着一口雁翎刀。
“跨一口銅钹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樸刀。”
雁翎刀絕對不涉及農具,就是軍中使用的正規器械,史進挎着雁翎刀亂竄,也沒有任何人搭理他。
同樣錦豹子楊林也拿着筆管槍瞎溜達,同樣沒有官府的人對他進行管制。
“沙魚鞘斜插腰刀,筆管槍銀絲纏杆。”
當然這是小說劇情的需要,裡面的人物拿着什麼兵器趕路,都不會有人吃飽了撐的找他們事。
實際上關于樸刀,是不是以撥刀、畲刀為原型,學術界有支持者有反對者,至今仍然沒有确切的答案。
相反反對這一說法的論文卻在逐步增多。
而僅以水浒原著的描述來看,樸刀自然不可能是農具,而是一件正經的兵器。
或者用說裡的話叫做軍器。
比如楊雄、石秀、時遷等人,在祝家店裡吃飯的時候,發現店裡擺放着很多樸刀,而且質量實屬上乘。
所以石秀就發問了:
“石秀看見店中檐下,插着十數把好樸刀,問小二道:‘你家店裡怎的有這軍器?’”
“軍器”一詞其實已經能說明問題了,不管正史中的樸刀是否是農具,但水浒裡的樸刀絕對是兵器。
水浒裡多次提到過“軍器”一詞,絕大多數都是指軍隊用的器械。
“教甲仗庫随行官吏,取應用軍器給與。”
“受了行軍統領官文憑,便教收拾鞍馬軍器起身。”
“号令大小三軍齊備,武庫撥降軍器,選定吉日出師。”
“整點倉廒,修理寨栅,打造軍器。”
軍器同時也是正經兵器的代名詞。
比如稱呼徐甯的鈎鐮槍時:
“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裡做步上來。”
再比如賣給林沖的那把寶刀:“偌大一個東京,沒一個識的軍器的。”
所以不管曆史上樸刀是啥,它在水浒裡的定性就是兵器,就是上陣厮殺用的武器,跟刀槍斧钺沒有區别。
在原著中不存在因為樸刀是農具,所以不受官府管制,好漢們可以随意攜帶的事。
3、樸刀到底長啥樣子?
很遺憾,樸刀的具體樣式現在還待定,或者存在争論。
因為樸刀沒有實物出土,宋元以來也沒有留下确切的畫像資料,隻能根據隻言片語的文字推論。
首先可以肯定樸刀需要組裝,它由刀身和刀杆兩部分組成,平時可以拆解開放置,用的時候進行組裝就行。
水浒裡保留有組裝樸刀的唯一用法。
“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根據這句簡要描述,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理解:
樸刀的使用的确需要組裝,也就是給它安置刀杆,這樣就能夠類似于偃月刀的效果,掄砍挑刺的攻擊範圍會加大。
或者形制更接近于明清兩朝慣用的“雙手帶”。
也就是明代《出警入跸圖》中,明軍将士扛在肩膀上的那種刀,雖然他經常被認為是偃月刀。
其形制跟咱們現在理解樸刀已經是一模一樣了。
一般情況下都是好漢們都是用的帶刀杆的。
比如盧俊義經常用的這種,已經武松在孟州用過的那種:“就女牆邊,望下先把樸刀虛按一按,刀尖在上,棒稍向下,托地隻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塹邊。”
但實際上不加刀杆的刀身,也可以叫做樸刀,或者這才是真樸刀。
不加裝刀杆也能夠正常使用,隻不過效果可能跟短刀或腰刀類似,攻擊性不如帶杆的好。
明朝關于水浒的繡像和插圖中,大部分時候描繪的樸刀,都是不帶刀杆的,看起來幾乎跟腰刀類似了。
比如明中後期的畫師杜堇,在為水浒傳繪制插圖時,樸刀清一色都是不帶杆的。
原著史進與少華山三頭領被官軍包圍時,他們四個都是拿着樸刀往外沖殺的,這在原著中有清楚的描述。
“莊裡史進和三個頭領全身披挂,槍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樸刀,拽紮起,把莊後草屋點着。”
然而杜堇的描繪是這樣的。
清一色不帶刀杆。
再比如李逵下山接母撞見李鬼時,李逵攜帶的兵器就是樸刀和腰刀,原著中他是用樸刀把李鬼放翻的。
“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樸刀,搠翻在地,一腳踏住胸脯。”
結果杜堇的插圖是這樣的。
以及後文他拿樸刀殺虎時,樸刀依舊是不帶刀杆的。
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楊雄、石秀、時遷三人火燒祝家店後,拿着樸刀突出祝家莊的包圍。
原著裡他們的武器的确是樸刀。
“楊雄當先,石秀在後,時遷在中,三個挺着樸刀來戰莊客。”
然而杜堇插圖中還是不帶刀柄。
所以以明代水浒插圖為例,不帶刀柄的樸刀一樣是樸刀,帶了刀柄的樸刀還是樸刀。
其最接近的武器應該是雙手帶。
事實上至明清雖然很少提到樸刀,但清朝時樸刀仍然被列裝于軍隊中,不過可能跟水浒中的樸刀不是一回事。
比如清軍儀仗隊裡裝備有樸刀:
“春秋刀、樸刀、挑刀、斬馬刀、滾被雙刀、長刃大刀、寛刃大刀、雙手帶刀……”(《欽定工部則例造兵仗式》)
再比如綠營兵也普遍裝備樸刀:
“以下綠旗營武具:樸刀、斬馬刀、長刃大刀、寛刃大刀、雙手帶刀……”(《皇朝通典》)
很可能是名字相同,形制或許不同。
但不管怎麼說,樸刀樣式雖然還不确定,但不能說必須加刀杆組裝才能使用,直接拿着刀身揮舞一樣可以。
實用性和便捷性還是挺高的。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