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原是亞得裡亞海北端東海岸(地中海的一個大海灣)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發育着各種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19世紀末,司威治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種石灰岩地形,并把這種地貌叫喀斯特。喀斯特一詞便成為各國通用術語。在我國以前也稱作喀斯特,1966年在廣西桂林召開的全國喀斯特學術會議上,将喀斯特改為岩溶。
我國的許多典籍和地方志中都曾對石灰岩地形和岩洞進行過描述和記載。在距今300多年前,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考察了廣西、貴州和雲南一帶的石灰岩地形,探尋了許多地下溶洞,詳細記述了各種石灰岩地形的景觀。
徐霞客(1587年-1641年)
岩溶地貌分布廣泛,全國碳酸鹽類岩石分布面積(出露地表的)約125萬平方千米,西南幾省石灰岩分布面積達55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分布面積一半。那裡岩溶非常發育,廣西桂林山水和雲南路南石林皆聞名于世。
雲南昆明石林
廣西桂林象鼻山
岩溶地區有許多國民經濟建設問題。例如,在岩溶發育的地區,地下蘊藏着豐富的水資源,合理開采和利用若溶地區的地下水對工農業生産有重要意義。
岩溶地區有許多溶洞和暗河,因此在岩溶區修建水庫時要注意漏水問題,在修築道路和橋梁時要注意地基的塌陷問題。
岩溶還與一些礦産的生成和富集有密切關系,例如,溶蝕殘留的鋁土可以富集成鋁土礦,地下溶洞往往是蘊藏砂礦和儲存石油、天然氣的良好場所。
此外,岩溶地貌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