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一書中寫道:“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太陽難以直視,是因為其過于耀眼;人心難以看透,是因為人善于僞裝。
俗話說:“識人不在表面,全在細微之處。”
因此,想要了解一個人,不能光看他意氣風發的一面,還應該多關注他不如意的一面。
畢竟,一個人在遭逢不如意時的表現,往往暗藏着自己的真實人品。
閨蜜莎莎夫妻一直是大家羨慕的一對兒,老公收入可觀,也顧家,休息之餘也會幫忙搭手帶孩子,結婚多年,仍然不忘給莎莎制造儀式感。
過年期間,莎莎和老公來我家拜年,兩人因為擔心孩子,打算午飯過後就回家,卻未曾料到,另一位多年未見的發小也來了我家。
午飯過後,莎莎的老公見她和我們聊得津津有味,便自己先開車回去。臨走時,一直叮囑莎莎晚飯之前一定要到家。
長大後雖然很少見,但一聊到小時候,親近之感絲毫不減。
聊着聊着,大家都忘了時間,莎莎自然也忘了丈夫的叮囑。很快,莎莎就接到了丈夫的電話,挂電話後,莎莎悄悄給我說她丈夫生氣了,讓我送她回去。
将發小送走後,我立刻讓丈夫駕車陪我送莎莎回家。
一進門,莎莎的老公就開始劈頭蓋臉地責備她:
“還知道回家啊?有了孩子還不顧家,你怎麼當媽的?”
在我們的勸說下,語氣才稍好些,但嘴裡依然罵罵咧咧,指責莎莎沒有責任心。
經過這件事,我再也不羨慕莎莎的婚姻了。一點小事,當着外人絲毫不給莎莎留一絲面子,背後還不知會發多大的火,說多刻薄的話。
聽過一句話:“一個人在盛怒和利益受損的情況下,最容易看出人品。”
的确,人在情緒穩定時,溫柔體貼信手拈來,紳士人設時時在線。而在失控時,人往往無暇顧及其他,将本性暴露無遺。
大多數的人生氣,通常将錯誤歸咎給對方,臉色擺給他人看,傷人的話張口就來。
這類人,通常自私狹隘;而有些人,即使再生氣,也依然能給人體面,甯可沉默,也不願說話傷人。
這類人,即便怒火難消也不忘照顧别人的感受,人品既經得起怒火的考驗、又耐得住歲月的推敲。
僧人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說:“隻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受挫的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并非是以牙還牙地報複,而是放過。
在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最令我動容的并非是龐麗娜和牛愛國在民政局堅定彼此時的深情,而是在妻子出軌後被迫四處逃竄時,他選擇了放過。
當知道妻子出軌時,他又嫉妒又難受,嘴上說要殺了他們。轉頭,他卻跑去認真地學做妻子最愛吃的松鼠鳜魚,企圖讓妻子回心轉意。
在窺探到妻子與蔣九外出度假後,他萬念俱灰,為了報複妻子,既不離婚、也不讓妻子回家探望孩子。
但當看見身懷六甲的妻子無家可歸、不得不跟着蔣九背井離鄉時,他還是心軟了,答應離婚,以此來成全前妻。
其實,他大可以一直拖着不離婚,這樣龐麗娜和蔣九名不正言不順,孩子上不了戶口。
這樣的結果,雖不至于完全解恨,起碼可以讓他扳回一局。
但他沒有。
夫妻十載,妻子不仁,他卻并無不義。
我問朋友,如果最初牛愛國拿起刀真的殺了人,不同意和妻子離婚,又是什麼樣的結局?
朋友說:想必是一邊大快人心,一邊又悔恨終生;一邊糾纏不清,一邊蹉跎一生。
一語中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以怨報怨,看似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實則也是最差的處理方式。
它會将我們逼入窮巷,把人生越走越窄;也會弄糟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喪失幸福的能力。畢竟,怨恨是會傳染的。
牛愛國的選擇,可能在旁人眼裡慫到骨子裡,但在極度不如意下仍舊選擇放過,卻是深入骨髓的慈悲。
這樣的人,運氣可能不是太好,但人品卻不容置疑。和這樣的人相處,無論做什麼,都能讓人感到安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費斯汀格法則是這樣說的:
10%的生活,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取決于你做出的反應。
是的,很多時候,導緻不幸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面對生活的态度。
在書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作家在出差途中,坐了一輛相當“高級”的出租車。除了衛生特别幹淨外,車上還會給顧客贈送寫上祝福語的精美卡片。
坐上這輛出租車的人不但可以喝到各種飲料,還可以看各種不同的報紙、聽音樂。
司機也非常人性化,途中關切地問作家溫度是否讓他舒服、有就近的道路是否需要走。
一系列的關懷讓作家感到溫馨,于是主動和司機攀談起出租車的經營。
司機對作家說:“其實,三年前,我的車并沒有如此人性化。我像所有人一樣,隻會抱怨糟糕的天氣和路況,覺得自己處處不如意。
有一天,我偶然在廣播裡聽到一個博士來介紹他的新書,他說隻有我們停止無用的抱怨,才能走向成功。心動之餘,我買下了這本書。看完後,改變了我的固有觀念。
突然明白,我當前面臨的問題,其實都是源于自己的抱怨,于是我決心停止抱怨,積極面對生活。
于是,他開始每天對顧客微笑,年收入翻了一倍;第二年,他從心底去關心顧客的喜樂,年收入又翻了一倍。
現如今,他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将個人IP打了出去,生意火爆。
故事看完了,卻令人深思。
很多時候,我們又何曾不是最初的司機呢?
稍有不順,就處處怨天尤人;稍遇挫折,就感歎社會不友好。
越抱怨,越陷入怪圈,更覺得人生處處不如意,再美好的日子也覺得是煎熬。
隻會抱怨,不僅不能助我們走出困頓,反而會成為困頓的幫兇,讓我們難以過好這一生。
真正的智者,在人生遭受低谷時,從不心生怨怼,因為他們明白:
唯有努力,才是最好的破局之道;唯有停止抱怨,才能改寫不幸的結局。
大火劇《知否》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是這樣說的:“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品性的最低處。”
說得多麼鞭辟入裡,如果說緣分決定兩人能不能在一起,那一個人品性的“最低處”,就決定了兩人能走多遠。
生氣發怒,仍不說傷人的話,這種人的最低處是寬容;
情感受挫,不去報複前任,這種人的最低處是慈悲;
遭遇低谷,不會自怨自艾,這種人的最低處是果敢。
寬容的人懂你,慈悲的人疼你,而果敢的人,會教你如何過好這一生。
這一路走來我們終究不會孤身一人,願你選擇仁義之人共處、與值得的人相守。
作者 | 兩忘機:手中執筆,隻為和自己和解!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