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04:58:35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皓首窮經白首能言)1

自從漢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之後,儒家經典被尊于廟堂之上,關于儒家經典的研究也日漸興盛,以至于清代學者皮錫瑞在撰寫《經學曆史》的時候将西漢稱之為“經學昌明時代”,将東漢稱之為“經學極盛時代”。兩漢時期,研究儒家經典的學者們也層出不窮,僅僅見于兩《漢書》的《儒林傳》就記載了近百位學者。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皓首窮經白首能言)2

那麼漢武帝到底采取了什麼具體措施才促進了經學研究的繁榮呢?說來很簡單,自從元朔五年開始,政府正式辦起了太學,招收了博士弟子員,在學習期滿之後由政府組織考試,通過考試的就可以做官。自此後,通經成了一條重要反入仕渠道。漢宣帝時期有過一位研究《尚書》的學者叫夏侯勝,他曾經坦率地說過一句大實話:“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學經不明,不如為耕。”漢代官員們印绶的顔色有着嚴格規定,丞相用紫色,禦史大夫和九卿都用青色。青紫所指代的就是公卿等高官。夏侯勝這句話換成今天的白話就是,士人如果能學好儒家經典,封侯拜相簡直就同彎腰撿拾地上的草芥那麼簡單!如果學不好經學,幹脆回家種地算了!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皓首窮經白首能言)3

正因為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在,衆多的學者一窩蜂地鑽到了儒家經典的研究之中。班固在《漢書·儒林傳》的結尾處說道:“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射策科,勸以官祿,迄于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人,蓋利祿之路然也。”

但是,僧多粥少是普遍現象。激烈的競争不僅存在于試圖通經入仕的士人之間,也存在于衆多的經學研究者之間。假如自己的學說能夠被朝廷看中,從而納入到朝廷所辦的太學之中進行傳授,成為考試士人的标準答案,那能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利益是不言而喻的!為了能夠實現這一夢想,學者們絞盡腦汁,力争出奇制勝,希望能蓋過别人一頭。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皓首窮經白首能言)4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關于《尚書》的研究,當時以研究《尚書》而聞名的有三個大學者:歐陽和伯、夏侯勝、夏侯建。夏侯勝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學者,曾經擔任皇太後的老師,素以不畏權貴而為世人所知。夏侯建是夏侯勝的侄子,相對于夏侯勝,夏侯建更像一個标準的學者。為了能使得自己的學說進入太學,夏侯建東拉西扯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夏侯勝對自己的這個侄子頗不以為然,他稱夏侯建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什麼是章句小儒呢?漢代的教師在教授儒家經典的時候,首先要對儒家經典進行分章斷句,然後逐字講解。有點兒像今天語文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劃分段落,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并且還要解詞。夏侯勝認為夏侯建所作的就是一些雞零狗碎的學問,是對大道的一種破壞。而夏侯建則認為夏侯勝的學說不足以應付各種挑戰。最終,夏侯建的學說也得以立于太學,他本人也擔任了太子少傅的高官。

君子固窮不墜青雲(皓首窮經白首能言)5

有了夏侯建這麼一個榜樣,夏侯建的後學們争先恐後地試圖構建自己的體系。東漢初年,桓譚在他的《新論》裡就記載了夏侯建有一個學生名叫秦恭字近君的,他解說“堯典”這兩個字的含義,寫了十萬字,解說“粵若稽古”這四個字的含義也寫了三萬多字!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裡感慨道:“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後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後能言!”

截止西漢末年,可以在太學裡合法傳授的學說有三十多家,雖說不至于都如秦恭那麼誇張,但是恐怕他們也都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這些所謂的學者們,生前都寫作了不少著作,而這些著作也都給他們本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是,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價值呢?班固在寫《漢書·藝文志》的時候,這些章句之儒的作品,他一本也沒有收錄。時至今日,兩漢時期太學博士們的章句著作全部失傳!

說到這裡,也不禁想到了今日大學裡的情形,多少和漢代的太學有些相似之處。漢代太學的教師們為了現實的利益,炮制出了大量的“著作”。如今的大學老師們,也都一門心思地在炮制各種論文,為了評職稱,為了評項目,為了科研獎勵。有了這些東西,教授們名利雙收!但是,到底價值如何呢?幾百年後,這些文章、著作,還有多少會被人們想起來呢?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和漢代的章句之學同樣的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