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9:19:45

89歲的袁隆平秀英語的視頻登上了微博熱搜。袁老剛在青島忙完海水稻,又要去支援非洲的水稻種植了。

科技的進步讓吃飽變成了常态,幸福地填飽肚子,自由自在地大快朵頤的時刻,是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

這種幸運,可不是理所應當。

饑餓遊戲

能不能吃飽飯在古代可是件看運氣的事。

倘若你幸運地生在了兩漢時期,那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可以填飽肚子的,在兩漢長達426年的統治中,隻有49年鬧過饑荒,平均下來一年也發生不了一次。但若你不幸生在了元朝,就很大概率要每天為食物奔波了,維持了97年的元王朝有高達81年是饑荒年份,共發生了839次饑荒,平均每年發生近9次……僥幸活下來的人,都是饑餓遊戲的獲勝者。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既然糧食産量連年遞增)1

成為世界第一

農業固然靠天吃飯,卻也仰賴科技和制度的加持。

時間快進到近現代,科技和制度的進步給饑餓者帶來了曙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南優2号”, 1976年起,雜交水稻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差不多同期,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也實施開來,“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政策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70年代後我國的水稻産量陡然上升,從一億多公噸攀爬至90年代的接近兩億公噸,幾乎翻番,并在2010年突破了兩億大關,穩定地占據着水稻産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和世界第二名的印度、世界第三名的印度尼西亞都拉開了較大差距。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既然糧食産量連年遞增)2

如今,填飽肚子早已不是國人的煩惱,随着經濟和收入的提升,他們琢磨的是從哪裡可以吃到健康的粗糧。饑馑年代聊以充饑的粗糙玉米面,成了價格比細糧還貴的香饽饽。

人是鐵,飯是鋼

社會的發展投射在個體身上,進步是肉眼可見的。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2018年亞太地區食物安全和營養報告》,貧窮導緻饑餓,饑餓則導緻發育遲緩。

觀察各國數據,我們發現收入的提升和發育遲緩的下跌是正相關的。在下面的散點圖中,中國的人均年收入增長率一騎絕塵,将其他亞太地區遠遠甩在後面,相應地,發育遲緩的年降低率也比較領先,僅次于常食奶鈣制品的蒙古。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既然糧食産量連年遞增)3

根據《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對中國居民近10年的身高體重變化的分析,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相比,2002年我國各年齡組居民的身高和體重均有所增加。

擊破謠言

每隔一段時間,類似于“中國的糧食不夠吃了”這種謠言就會被一些憂心忡忡的網民散播開來。

他們不解的是,既然中國的糧食産量從2004年到2015年連年遞增,為什麼還要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

進口量的确是迅猛增加的。據我國農業部統計,2016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高達11467.6萬噸,較 2006 年 的 3713.8萬噸相比,增長了208.8%。同時,淨進口量(即進口量減去出口量)從 2006年的2939.4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1277.5萬噸,增長了 283.7%。

進口糧食數量增多(既然糧食産量連年遞增)4

根據《農村經濟與科技》的觀點,糧食進口量的逐年遞增是有原因的。

一是國家為了避免“谷賤傷農”,設定了糧食最低收購價,使得從農民手裡收糧的價格遠遠高于從國外進口糧食的價格,使得國内農産品相關行業傾向于從國外進口糧食。

二是國内的糧食以“量”取勝,重視吃“飽”,卻缺乏高質量的糧食。比如國内自産的稻米也足夠消費,但優質的泰國大米更受歡迎,市場需求促進了糧食進口。

三是自中國加入 WTO 以來,農産品關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成為農産品開放度最高的國家,使得外國農産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

所以,“我國的糧食不夠吃了”隻是一種不安的揣測,實際上,如果按照國際慣例,将17% 至 18% 的儲備率設為糧食庫存和消費的安全線,中國現在是超額儲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詩句中的描述成真了。

後記

生在現代,長于和平,倉廪充足,不知饑餒,我們多幸運。

一些現代人似乎認識不到這種幸運,将米飯吃一半扔一半也是常态。

看完文章的你,要努力吃光最後一粒米呀。

數據新聞編輯:孟融

新媒體設計:許骁

校對: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