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隋文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嗎

隋文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9:59:54

文 | 秋雨

隋文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嗎(隋代大運河公元584年)1

公元584年,為了解決糧倉的漕運,隋文帝楊堅便開始了大運河的開挖。

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循着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千米,起名叫廣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

公元605年,楊廣繼位第一年就征發百萬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濟渠,以滿足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求,并不是後世所說的為了個人享樂,并不是為了讓纖夫拉着畫舫周遊千山萬水。同年又改造邗溝。

公元608年,隋大業四年,楊廣發動數百萬民工開挖大運河,拓寬開深山陽渎,又開通永濟渠,連接洛河、黃河、汴河、泗水達于淮河。

公元610年,大業六年,拓寬加深江南運河以達杭州,同時由洛陽附近鑿永濟渠通往流經衛地的清水河,清水河經臨清轉天津,全線南北溝通。

豫北境内的隋代大運河引沁水往南與黃河貫通,北分沁水一部分通過長明溝(小丹河)、吳澤坡(河南獲嘉縣境内),與清水相連,經汲縣(河南衛輝),流到宿胥故渎(清水渎,浚縣堤壕村西南),在浚縣淇門開挖新渠引水,向東北流去,向北與白溝相接,得九河之故道,從黎陽(浚縣)、臨河(浚縣東)、内黃、魏(河北大名縣西)、館陶、臨清、清河、武城、長河(山東德州)、東光、南皮、清池(河北滄縣東南)等地,至天津再西北行,最後到達涿郡所在地薊城(北京西南),長約2700千米。

楊廣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6年時間,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是華夏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浚縣志》記載:

“隋大業四年,炀帝征發河北民衆百餘萬,浚曹操所開白溝故道,開挖永濟渠,南達于河,北通涿郡,長達兩千餘裡,黎陽縣(浚縣)境内長百餘裡。”

建安九年,官渡之戰後,曹操準備攻打邺城,為了便于糧草水運,曹操在浚縣枋頭用大枋木築堰,遏淇水入白溝,直通邺城。隋代大運河浚縣段是在曹操挖出舊水道的基礎上,利用部分天然河道開挖而成。

隋文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嗎(隋代大運河公元584年)2

豫北境内的隋代大運河隋代時期稱永濟渠,宋代又稱禦河。明代有人認為,禦河流經的地方多在春秋時的衛國,所以改稱禦河為衛河。

衛河源頭一支自輝縣市蘇門山麓流出,一支自博愛縣的皂角樹村流出,兩支流在新鄉縣合河村西彙合,經河南新鄉,在新鄉彙聚幾個小支流後過衛輝、浚縣,在浚縣南端新鎮坊頭村接納淇河之水,然後經滑縣縣城道口,再過浚縣浮丘山西麓向北流去。

據說因淇水入黃河一事,隋炀帝楊廣曾到淇河衛地,立于淇門河口,現場指導通河工程,後來淇水得禹九河之故道,隋朝便将故道命名為禦河。開挖大運河的同時,隋炀帝楊廣在運河兩岸築起禦道,種上楊柳樹。

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當年沿隋代大運河兩岸的糧倉有:

黎陽倉,位于衛州黎陽縣西南大伾山麓,也就是今河南浚縣城東二裡大伾山北,開皇三年置。該倉當年西瀕永濟渠,東臨黃河,河北的皇糧都先集中于此,然後再運往洛陽、長安。

用兵東北時,由江淮運來的軍糧,也先儲藏在這裡,然後由此運往東北,是河北地區唯一重要糧倉。隋末幾次征遼,都曾派人在此督運漕糧。楊玄感據黎陽反隋,物資和經濟基礎便是憑借了黎陽倉内的儲糧。

廣通倉,位于今陝西華陰市東北三十五裡渭河入黃河處,在今潼關附近,大業初改名永豐倉,開皇三年置。關東漕米運入關中,都先集中于此,地位重要,是關中地區最大的糧倉。

隋開皇五年,曾出廣通倉米三百餘萬石以解決關中地區嚴重旱災所造成的缺糧問題。隋代之際,能否占有永豐倉是能否占有關中地區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洛口倉,位于洛州鞏縣東面洛水東岸,大業二年置。築倉城周圍二十餘裡,設倉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監官并鎮兵千人守衛。全倉儲米約有二千四百萬石,是隋代最大的一個糧倉。

回洛倉,位于洛陽城北七裡,大業二年十二月置。倉城周圍十裡,設倉三百窖,是隋代東都洛陽的糧庫。唐以後由含嘉倉所代替。

河陽倉,位于偃師縣,開皇三年置。該倉北依邙山,地勢高燥,适宜儲糧。

常平倉,位于陝州(陝縣)西南四裡,開皇三年置。其地臨焦水,西俯大河,地勢高平,史稱陝州太原倉,地控兩京,可蓄巨萬。

其中的黎陽倉、廣通倉、河陽倉、常平倉被稱為天下四大官倉。當時全國的糧食調運,江淮以南的役夫和船隻以及漕運、兵甲、武器、兵士等都是通過隋代大運河運往涿郡的。

隋文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嗎(隋代大運河公元584年)3

大運河的開通,給中國早期南北水運帶來很大的便利,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大運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代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寫下了中華民族水運史上的重要篇章。

自公元1283年起,元朝用了10年時間開挖洛州河和會通河,并建設閘壩,渠化河道,把天津到江蘇淮陰之間的天然河道與湖泊連接起來,與邗溝和江南運河貫通。

自此,大運河不再繞道洛陽再經淇河衛地便可直達杭州,終于成就了今天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