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自從有了這一評價以後,世人對曹操的影響就算不上良好。
所有人心裡面,也都将曹操劃歸到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一類人。
可事實上,除此之外的評價,又有多少人認真了解呢?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正是說明他的才幹足夠優秀?而魯迅先生也表示:“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隻是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為什麼非要斬殺華佗呢?
要知道彼時兩人的社會地位完全不對等,曹操執掌中原北方所有州郡、在軍事戰略上也對蜀吳兩地呈進攻狀态。擁有如此權勢的一個人,去殺一名醫生,實在有些不符合他的身份。
對此,後漢書給出真相,曹操的所作所為其實完全正确,殺華佗也有理有據。
後漢書中的華佗
《後漢書·華佗傳》中記載:“華佗字元化,沛國谯人也。”
這裡的沛國谯縣,其實也就是華佗的老家。
而他之所以被曹操重用,主要歸功于當時已經貴為廣陵太守的陳登,在任職期間突然身患重症。剛好華佗就在周邊一帶,接受陳家人邀請以後,幫助陳登解決了相應問題,這讓陳登十分感激。
隻不過臨别之時,華佗對陳登以及其家人表示:
“君之疾尚未根除,三年後恐複發,仍需名醫相助才行。”
果不其然,三年以後,陳登再次染病,而此時華佗已經不知道前往何處雲遊。
了解到這件事情以後,曹操四處安排人找華佗,專門請求華佗來給自己治療頭疾。兩人從此便有了正式的交際,以及“君臣”之間的關系。
然而華佗對自己的醫術是什麼态度呢?
《後漢書》中描述:“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華佗個人性格脾氣惡劣,難以取得成功,并且認為自己從事醫生這個職業是十分羞恥的一件事情。因為後世各種文學作品的渲染以及曹操奸雄的形象,大家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件事情。
可事實上,這的确是所有人都無法更改的事實。
首先是彼時的社會大環境,将醫生這一職業劃入“下九流”之中,華佗恥以醫見業情有可原。
其次則是現如今的《國醫論壇》中,在點評華佗性格惡劣的時候,也給出了充分的證明。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華佗的确對自己的職業并不滿意。隻是他的能力實在太出衆,所以人們重其技而輕其性。
久辭不歸
了解了華佗對醫術的态度,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華佗很難像其他醫生一樣,為病人盡心盡力地醫治。而這也導緻華佗向曹操提出: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以後,卻選擇回到老家久辭不歸。
曹操殺他,也是因為他明明對曹操提出不間斷的治療方法來延長生命,結果自己卻消極怠工,曹操内心自然十分不爽。
尤其是曹操後來多次請華佗出山,華佗以自己家人身患疾病為由推脫,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漢以孝治天下,家人生病以後,曹操的确不能強迫華佗優先給自己治病。可曹操不僅提出讓華佗将家人接到許都,還對華佗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但凡華佗有點眼力見,都不應該和曹操對着來,以證明自己的出色和特殊。
要知道在曹操眼中,給華佗面子是尊重華佗,但華佗硬是不要,那曹操也沒有必要一直低三下四的請求。滿懷誠意卻不受對方敬重,别說曹操了,估計任何人心裡都不會高興。
就像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還好是三次以後就請出來了。要換成十次八次的話,哪怕諸葛亮有真本事,劉備也沒有那麼好的耐心。面對諸葛亮尚且如此,華佗又怎麼可能有好的結果。
正如前文所言,彼時的社會環境之中,人們普遍對醫生這一職業看輕。
華佗沒有郭嘉、戲志才等人的謀略,沒有荀彧、荀攸的内政,更沒有許褚、徐晃等人的武藝,這樣一個略顯普通的醫生,在曹操面前久辭不歸,和找死的确沒什麼區别。
開顱消疾病
除此以外,等到華佗回到曹操身邊以後,給曹操提出開顱取風涎(即腫瘤)的方法來治療曹操頭疾,這更是純純作死的行為。
征召你的時候,一直不回來,現如今知道我(曹操)已經生氣的情況下回來,并提出這樣的治療方法,這不是以治療之名将自己弄死?看到華佗如此“歹毒”,曹操說什麼也不可能放過他。
從某種角度來說,曹操和華佗之間,其實更像是古代社會中的一次著名醫患事件。隻是這次事件之中,曹操身為患者,擁有更大的權利,占據絕對的主導權,所以華佗的悲劇完全是可以預料的。
且不談華佗開顱取風涎的治療方法是否有機會能夠将曹操的疾病治好,他也絕不應該在錯誤的時間點,提出自以為正确的方法。
人們可以理解華佗或許是回到老家以後,才逐漸想出了這個方法,但他完全可以回到曹操身邊,告知曹操具體緣由。甩手掌櫃的行為,華佗還沒有那個資格。
等到回來以後,曹操已經處于暴怒邊緣的情況下,華佗就更不應該提出這種治療方式。别說多疑的曹操不敢相信,天下諸侯之中,誰又能夠接受如此驚世駭俗的治療方法?因此,華佗的行為,純粹是自己在作死。
這就好比現如今某個員工休假回家以後,一直不願意在回到公司工作。人事部詢問其緣由的時候,該員工也沒有絲毫表示,隻是不斷用各種理由推脫。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哪一家公司會繼續幫養閑人呢?
注意,這裡的重點不是久辭不歸,而是根本沒有表現出對工作的重視,以及自己的态度。
愛才有限
當然,要說曹操一點錯也沒有,那也不現實。隻是此次醫患事件之中,曹操的過錯和華佗相比,的确不值一提。
曹操對人才的态度,十分愛惜。如果華佗能夠真心實意地救助自己,榮華富貴絕對不少。可華佗如果不願意站在自己這一邊,那曹操對人才的愛護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個人的好脾氣,終究都有一個限度。
曹操愛才到什麼程度呢?張繡、賈诩這兩個人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
當年宛城之戰中,曹操想要和張繡的嫂嫂鄒夫人同席共枕,這讓張繡深感羞恥,于是用賈诩計謀,将曹操麾下大将典韋誅殺,随後又用弓箭射死曹操大兒子曹昂。
如此深仇大恨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絕不可能輕易妥協。
可曹操還真就放下仇恨,不僅在官渡之戰中重用張繡,同時還讓賈诩做到了執金吾的職位。
從這裡絕對能夠看出來,曹操對人才的重視,以及他的胸襟,遠非常人能夠比較。
或許很多人會想,這隻不過是曹操對外做出來的一種态度。但“聖人論迹不論心”,曹操的确這樣做了,就足以證明他的确比其他人更能容人。
甚至哪怕時候來屢次頂撞他、揭露他心思的楊修,曹操也并沒有真想将他弄死。
按照正常情況下來講,早在楊修以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勸士兵們盡早收拾東西回家的時候,就已經給了曹操足夠的理由殺他。
可一直等到楊修擅自幹預繼承人争權這件事情以後,曹操才揮動手中屠刀,絕對算得上仁至義盡。
由此可見,曹操的确對人才十分喜愛,但絕不是盲目的喜愛。
擒獲呂布以後,曹操也曾想過将呂布收入麾下,但劉備以丁原、董卓舉例,他便果斷将其斬殺。
說句不好聽的,一個小小的華佗,憑什麼能夠和上述的武将、謀士們相提并論?僅憑他可以醫治曹操的頭疾?想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挾一代枭雄,未免太單純。
結語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曹操愛護人才,但絕不會縱容人才。
他對每一位人才的招攬,都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大度,人才們如果不給面子,那就不能怪曹操沒有先禮後兵。
後人們常說曹操奸詐,并且認為曹操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如劉備,這純粹就是誤解。能夠寫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人,連這點氣魄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其實帶入了很多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他将劉備描繪為“主角”,曹操則是“反派”人物之一。這樣一來,随着《三國演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對曹操的誤解也就越來越深。
可仔細思考一下就明白,風流如郭嘉、戲志才,穩重如荀彧、荀攸的人,又為何對曹操盡心盡力?
由此可見,就曹操和華佗之間的矛盾,完全可以看做是華佗個人的“不懂事”。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這一點适用于任何一個地方。
結合《後漢書》給出的證明,我們也有理由認為曹操殺華佗這件事情,他自身并沒有任何大的錯誤。而華佗在已經和曹操确立了“上下級”關系以後,就更應該明白自己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