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衆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之前我們介紹了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中“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語句,表達了我國涼州地區地處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的自然狀況。今天我們再來看一首唐詩:
東邊日出西邊雨
竹枝詞·(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
竹枝詞是古代的一種詩詞體裁,是由古代巴蜀一帶的民歌演變而來的,唐代詩人劉禹錫把這種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使之傳頌千年。上面劉禹錫的竹枝詞借天氣現象而喻“情”,生動而有趣,全文可翻譯為:“江邊楊柳樹,枝葉青青,江中的流水平緩的流動着。一葉扁舟在江中行駛,岸上的少女忽然聽見船上的男子在對她唱歌。從男子的歌聲來看,對方雖然沒有明确表示,但是卻似有些情意,正如忽晴忽雨的天氣”。
劉禹錫
這首詩描繪了非常美好的意境,利用天氣的陰晴變化,反映少男少女之間青澀的感情,當然,現在我們從詩詞的意境中跳出來,回歸詩詞中描寫的天氣現象,來聊聊背後的地理知識。本詩描述天氣的語句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兩句,從字面來看,描寫的是在小範圍短時間内,天氣陰晴雲雨反複變化的天氣現象。
唐代夔州位置圖
我們首先來推測下劉禹錫是在哪裡寫《竹枝詞》的,竹枝詞是古代巴蜀一帶的民歌,也就是今四川重慶一帶,而且劉禹錫也曾擔任過夔州刺史,大緻位于重慶北部地區,所以《竹枝詞》很有可能就寫于重慶夔州地區,也就是長江流域。竹枝詞描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表現的是江中水面開闊平靜的狀态,應該是豐水期,也就是在一年中的夏季季節。
強對流天氣
由此,我們再來推斷,可能出現的忽晴忽雨的天氣現象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強對流雨天氣,也就是雷雨造成,雷雨天氣往往持續時間較短分布範圍較小,可能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夏季季節,氣候悶熱,空氣對流強烈,出現雷雨天氣也是合理的。
梅雨
第二種可能是梅雨天氣,每年到了初夏季節,也就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由于冷暖氣團勢力相當,相互拉鋸,鋒面長時間停留在我國江淮地區,形成江淮準靜止鋒,俗稱“梅雨天氣”。梅雨天氣分布較廣,重慶一帶也會受其影響,在天氣現象上也會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此時有雨彼時無的現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