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5:31:36

北師大的康震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學的蒙曼教授,堪稱《中國詩詞大會》的“話題天王”。每次這檔節目上熱搜,都和二位在節目上“秀知識下限”脫不了幹系。

一會兒是蒙曼不識稼穑,誤讀“鋤禾”;一會兒是康震不解古漢語,誤讀了杜牧《山行》。這一次鬧得更離譜了,康震居然把詩仙李白的《靜夜思》“畫錯”了。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1

人家李白詩句裡明明寫的是“‘床前’明月光”,愣是給康震“畫”成了“石頭硬邦邦”康震教授畫完了畫,就把筆往邊兒上一扔,坐在那兒笑眯眯地看着大家。

他難道不知道這樣畫畫會引發争議嗎?不,他知道,他就是故意的!

他非得先“畫”出來,引得大夥兒詫異,然後才慢悠悠地說出道理:你們從前對古人的“床”誤會大了!其實這裡的“床”是指井欄!

一、《靜夜思》裡的“床”是什麼?

其實早在幾年以前,康震教授就在節目中提到過李白的這首詩。他說:我們如今看到的《靜夜思》,并非李白的原作。

目前能看到的李白詩集,最早的版本是宋朝的。在宋朝的時候,這首詩是:“床前看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這個版本是現存李白的原作中,可信度最高的一個版本。而在這個版本的基礎上,又曆經了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演變,共變化出了八個版本之多。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2

看似簡單的一首小詩,現在就連創作時間、創作地點都沒有弄明白。其中争議最大的,就是詩裡的“床”。

古代的“床”不同于我們現在的“床”,今人說的“床”隻有一種形制,就是睡覺的那張床。而古人的“床”除了是睡具,還有可能是“沙發”、“腳榻”一樣的東西。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者們集中研究“床”的含義,得出了三個主流看法。

第一種,“床”就是睡床。清代學者王琦認為:古代詩集中的“床”或者不是睡具,一般會作注,但是《靜夜思》沒有為床字作注,所以肯定是睡床了。

第二種,“床”是“胡床”,一種坐具。因為李白如果在房間的睡床上,根本是不可能“舉頭望明月”的。而《說文解字》中對床的解釋,也有“安身之坐者”的說法。

第三種,“床”是“井欄”。這是一位叫張連舉的學者提出來的觀點,因為他感覺“整夜坐在凳子上呆想,太煞風景”。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3

那麼,他的這種聯想,有沒有根據呢?其實也是有的。他的根據是元代人黃公紹所作的一本訓诂學書《韻會》。在這本書中說:“床,井幹,井上木欄也”。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看《詩詞大會》中,康震畫“床前明月光”的視頻。發現他雖然讓李白坐了一張硬邦邦的“冷闆凳”,但是同時也在那張“冷闆凳”的不遠處,畫了一口井。看起來,康震教授是選擇了第三種“床”的解釋。

二、“改詩”的明代學者與“改畫”的康教授

前面提到過,康震教授在前幾年一次節目中曾經說過:我們如今讀到的《靜夜思》是明朝人的版本。那麼,明朝人為什麼要改李白的詩呢?

因為李白那個時代,人們講話的口音和明朝已經不一樣了。許多在唐朝時期聽起來是押韻的詩,按照明朝的官方語言讀出來都不押韻。

一首古詩如果不押韻,就失去了音韻之美,這樣就會影響到它的傳播。為了把古詩詞更好地傳承下去,明代學者煞費苦心。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4

他們花了二百年的時間,讓《靜夜思》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版本。雖然詩句不是李白的原句,但是那種美好的詩意,還是流傳了下來。

之前網上很多人抱怨宋、明學者修改唐詩,其實都是因為不知道宋、明學者對于文化傳承的這份苦心呀!

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那麼重的版權意識。改詩的人也并不想掠李白之美,留自己之名。除了詩歌,明代的小說也是這樣。都是集前代話本大成之作。把前人的佳作,當成文化遺産繼承下來。

再說回康震教授畫的“床前明月光”,他故意把李白畫在一個井欄的邊上。但是,這個“床”的争論,目前并沒有結果。

在屋内的床上,未必就不能“舉頭望明月”。不信你随便找一個樓房,在一個明月夜,二、三樓緊靠窗台的床上,擡頭是可以看到月亮的。

而且把“床”說成是“井欄”是一種非常冷門的解釋,僅見于元代的書籍,在唐朝未必流行。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5

在節目上通過繪畫的方式,暗示、啟發參賽選手得出正确的答案,其實沒有道理選擇這種冷門解釋。說白了,康震教授故意這麼做,要的是節目效果。

不來點争議,節目的收視率從哪裡來呢?熱搜從哪裡來呢?

盡管每一次都通過同樣的手段制造“争議”,于康震教授自己的名聲不利。因為總是會有人看了半截,就對他的水平産生質疑,進而對他和蒙曼冷嘲熱諷。

不過這樣一來,既能夠讓節目吸引到人群的關注,同時也達到普及古代詩詞文化知識的目的。因此對于部分觀衆的褒貶,康震教授可能也就不介意了。

結語

《靜夜思》無疑是普及度最高的幾首唐詩之一,絕大部分中國人在上學之前,就已經被家長逼着,将它“倒背如流”了。

不過超過九成半的國人,都不會去胡亂思考詩中的“床”擺放在什麼位置。關于詩中的“床”究竟是睡床、沙發、凳子還是井欄的争議,主要還是集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麼(流傳了千年的床前明月光)6

為什麼清代以前的人對此争議不大呢?這大概和床擺放的位置有關。

我很小的時候,曾經在祖父母家的清代小閣樓上睡過覺。當時祖父母家中三樓。一樓的床是一個大型拔步床。二、三樓一般不讓孩子進去。頂上有一個閣樓,床是安放在窗戶邊上的。

窗戶位置較低,床闆位置較高。睡覺的時候隻需要緊貼着窗台,擡頭向上一望,就能看到天上的明月。因此,我從來就沒有對《靜夜思》産生過懷疑。

現代人的床大多是擺在卧房的中央,或者不靠窗的别的地方。一看到李白在“床”上“舉頭望明月”,立刻聯想到了“天花闆”,所以就開始鑽字眼兒了。

不過,康震教授有意識地把這個知識點抛出來,對于觀衆增廣見聞還是有利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