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22:39:18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發胃癌在中國。不僅如此,我國胃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排第二,僅次于肺癌。

很多人覺得胃癌完全是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導緻的,真是這樣嗎?臨床數據統計顯示:導緻胃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幽門螺旋杆菌。超過九成的胃癌患者體内都有它,不僅和胃癌發病率明顯相關,而且還特别容易傳染!

幽門螺旋杆菌,每2人就有1人感染

根據《人民網》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截止2017年,中國幽門螺杆菌感染率不降反升,達到了60%(也就是近8億人被感染!!),可以說,2個成人中就有1人感染。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1

其中,最小的發病人群已低至25歲,40歲之後的胃癌發病率将增加1倍,其中男性發病率增長尤為顯著,另外,70% 的胃潰瘍患者以及幾乎全部十二指腸患者,都能檢測出幽門螺杆菌感染。全球範圍内,因為幽門螺杆菌,而罹患胃癌的新增和死亡患者,約一半都來自中國!

從感染到胃癌,一步步摧毀你的胃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2

幽門螺旋杆菌在胃壁上活動

科學家發現,幽門螺杆菌進入胃後,可以運動并穿過胃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後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黏附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此後,它們就長久"定居"在我們的胃裡,不斷釋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物質,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黏膜屏障,導緻胃炎,進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誘發胃癌。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3

幽門螺杆菌會造成腸上皮化生啟動胃癌因子,導緻胃癌的發生。

發現即晚期!

伴随着胃癌發病率的增長,我國胃癌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如果在胃癌發病前就篩查發現幽門螺旋杆菌,治愈率可以達到90%以上。但目前中國住院病例裡,九成以上都是胃癌晚期才就醫,五年生存率連20%都不到。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4

由于篩查不及時,一發現就是晚期,我國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不到普及早篩國家的1/3。

其實,在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人中,80%以上沒有任何症狀,幽門螺旋杆最長可在胃中潛伏數十年。很多人有家族胃病史,甚至已經有了胃部不适的症狀,仍然沒有及時篩查。

所以,提前做一次幽門螺旋杆菌篩查,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胃癌風險,也避免了高危型病菌的再次傳染。而如果發展到胃癌甚至晚期再治療,不僅要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可能還會将高危型病菌傳染給家人。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5

如果你屬于以下人群,極容易被幽門螺杆菌盯上,建議盡早做一次預防性篩查:

1. 30歲以上,從未做過早期篩查,家有老人小孩;

2. 經常有胃痛、胃脹、反酸惡心、打嗝、嘔吐反胃、黑色糞便等症狀;

3. 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病;

4.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5. 口臭、口腔異味、口腔潰瘍;

6. 經常到餐館就餐,使用公共碗筷;

7. 經常參與聚餐,特别是火鍋等。

如何預防?

目前還無法完全預防胃癌。但是,通過早期篩查檢測并采取預防措施可以降低疾病風險。

檢測篩查

到醫院體檢時,可通過胃鏡和碳14尿素呼氣實驗兩種方式有效檢測幽門螺杆菌,後者更加簡單便捷。一旦确診,要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幽門螺杆菌高危人群應每2~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鏡;50歲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如果自己或家人中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杆菌,應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并注意防護。

跟家人分餐

最好跟家人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且盡量減少在外就餐。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6

不用嘴給孩子喂飯

禁止用嘴喂孩子食物,否則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腸胃裡的幽門螺杆菌傳染給孩子。愛人之間接吻也會直接感染,情侶間親熱前,要充分清潔口腔。

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洗手,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

容易引起胃癌的細菌(緻胃癌的高危細菌最喜歡)7

不吃刺激性食物

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燙的東西,特别是火鍋、燒烤,以及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杆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餐具要勤消毒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杆菌,一定要分餐,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鐘。一般來說,微波爐加熱、75%酒精均可有效殺滅幽門螺杆菌。

雖說我們不能百分百阻止胃癌的侵襲,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做好相應措施來減少危害和幹擾。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堅持定期健康體檢,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