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而不怨經典論語?【憲問14.35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勞而不怨經典論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憲問14.35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注】
莫我知:莫知我的倒裝。也夫:語助詞。
何為:倒裝句式,為何。
天:客觀條件。
人:人為因素。
下:平凡的日常。
學:人事。
而:助詞,表示遞進關系,可用“之”代替。
上:深邃的境界。
達:通達圓滿之狀态。
天:老天爺,象征具有人格意義的主宰。
【譯】
孔子悲歎:“天下間無人理解我!”子貢聽到後問:“為什麼說沒人理解您?”孔子繼續自言自語:“不怨恨于環境的不利,不歸咎于人為的原因。在日常生活的人事中磨煉,不懈地漸進修習,通達于生命的圓融境界。理解我的隻有老天爺了吧!”
【論】
這段話在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裡有記載:“顔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歎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從此處可知,孔子說話的背景,相當于在作一生的自評式總結。
說這句話之前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顔淵之死。顔淵是最能理解孔子的學生,也是最能發揚孔子之道的學脈繼承人,顔淵之死對孔子的打擊非常大,孔子恸哭着說天絕我啊。最能理解自己的人走了,夫子的心是悲傷地,感到深深的寂寞,無奈地發出長歎——莫我知夫!
二是西狩見麟。龍鳳麒麟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當魯哀公獵到了麒麟,物傷其類,在孔子看來是禮樂文明不可恢複的征兆,他又哭了,失落地說:我的理想破滅了——吾道窮矣。
孔子生命最後的幾年裡,是非常凄慘的,接二連三的不幸打垮了他。兒子伯魚死了,得意首席大弟子顔回死了,以勇氣與守信聞名的子路死了,瑞獸麒麟被射死了。子貢不理解老師的心情,問為什麼?孔子沒有正面回答,沉浸在自言自語之中,似乎與老天在對話,所以說——知我者其天乎!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這句話,邏輯順序應該倒過來為:“下學而上達,不怨天,不尤人。”沒有上達,何以能不怨天,不尤人呢。遇到挫折怨天尤人,是常人做派。曆史上大有人在,屈原行吟澤畔,做離騷之怨;賈誼貶谪長沙,發鵩鳥之悲。隻有到了圓融無礙的人生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所以,孔子是非常人,是聖人。
孔子的非常人是從常人出發,而不斷在事上磨煉的結果。他指出了修養高級人格的階梯:下學可以上達。下學,是在平凡的事務中曆練,重在行,不斷地行,可以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到了這個境界之後,才能不怨不尤。所以,生命的最後,照孔子的口吻總結說:“我的理想未能實現,不能抱怨客觀條件、環境時機境遇的不利,也不能責怪各種人為因素的障礙,所有的一切,責任在我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