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最新指南?厭食(神經性厭食症)中醫診療方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神經性厭食最新指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厭食(神經性厭食症)中醫診療方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标準
參照《中醫胃腸病學》(李乾構主編,科學出版社,2012 年)。
厭食是指在較長的時間内不思飲食,見食而煩,甚則拒食為主要表現的郁病類病證。嚴重者惡聞食臭,見食物則惡心欲嘔,故又稱惡食。臨床所謂之納呆、納差、食欲不振、不思食、不知饑等皆屬本病的範疇。
2.西醫診斷标準
參照《實用内科學》第 13 版(陳灏珠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年)及 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标準第 3 版,2001 年)。
神經性厭食症診斷包括:
(1)年齡不限;
(2)常因精神刺激或學習、工作壓力過大而發病;
(3)體重減輕 20%以上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15%以上;
(4)排除器質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而引起的厭食;
(5)少數患者唯恐長胖特意控制飲食,甯願挨餓瘦,緻使體形消瘦、厭食納差者。
(二)證候診斷
1.肝脾不調證:不思飲食,脘脅脹滿或痛,嗳氣頻頻,精神抑郁善太息,或煩躁易怒。舌苔薄白,脈弦。
2.飲食積滞證:厭食、惡聞食臭,或嘔吐食物,嗳氣酸腐,脘腹脹滿,或大便不調。舌苔厚膩,脈滑。
3.濕濁内阻證:不思飲食,厭油膩,脘腹痞悶,周身倦怠,大便溏而不爽。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滑。
4.脾陰不足證:納差少饑或饑不欲食,胃脘嘈雜,唇幹舌燥,口渴喜飲,大便偏幹,小便短少。舌紅苔少乏津,脈細或細數。
5.脾胃氣虛證:不思飲食,少食即脹,氣短懶言,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甚則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而弱。
二、治療方法(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1.肝脾不調證
治法:疏肝健脾,理氣和胃。
推薦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薄荷、紅曲、生姜、甘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逍遙丸、木香順氣丸等。
2.飲食積滞證
治法:消食導滞,理氣開胃。
推薦方藥:枳實導滞丸加減。枳實、茯苓、黃芩、黃連、白術、熟大黃、神曲、紅曲、甘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保和丸等。
3.濕濁内阻證
治法:芳香化濁,理氣和中。
推薦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紫蘇、大腹皮、炒蒼術、陳皮、茯苓、厚樸、半夏曲、白芷、桔梗、大棗、生姜、甘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膠囊、丸)等。
4.脾陰不足證
治法:甘淡益陰,滋脾健運。
推薦方藥:益脾湯加減。淮山藥、太子參、蓮米、薏苡仁、芡實、白扁豆、茯苓、白術、桔梗、石斛、稻芽、炙甘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脾胃氣虛證
治法:補氣和中,健脾開胃。
推薦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木香 、砂仁、陳皮、法半夏、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香砂六君丸等。
(二)針灸療法
1.針刺法:實者用瀉法,虛者用補法,可取上脘、中脘、足三裡等穴位。若寒中傷飽,食谷不化,刺上脘、中脘;不饑不食,刺然谷,見血立饑;饑不能食,脾胃氣虛,取中級、足三裡、三陰交。
2.灸法:脾腎兩虛,納少腹脹,灸中脘。
(三)推拿療法
1.取穴:中脘、氣海、天樞、足三裡。
2.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法。
3.操作:患者仰卧位。醫者坐于患者右側,先用輕快的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療,使熱量滲透于胃腑,然後按、揉中脘、氣海、天樞等穴,同時配合按揉足三裡。時間約 10 分鐘。
(四)特色療法
1.穴位敷貼治療
方法:根據常見疾病取穴法,選取相應的穴位,清潔皮膚,揭掉治療貼的保護膜,敷貼在穴位上。分為寒、熱兩個證型,在治療過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裡五穴進行中藥穴位貼敷。
(1)寒證:吳茱萸、小茴香、細辛、冰片等。
(2)熱證:黃連、黃芩、乳香、沒藥、冰片等。
療程:穴位敷貼 24 小時更換一次,10 天為 1 個療程。
2.中藥塗擦
方法:要求中藥浸泡于高濃度白酒中超過 1 個月。将藥酒 50ml 噴灑于無菌紗布(10cm*5cm 大小)上,囑患者保持舒适合理體位,暴露腹部,将無菌紗布置放于患者疼痛或不适部位(上脘、中脘為主),以 TDP 照射燈照射紗布,每次照射時間半小時。
(1)寒證:乳香、沒藥、荜茇、吳萸、細辛、肉桂、幹姜、白芷、木香、丁香、柴胡、血竭等。
(2)熱證:黃連、大黃、丹皮、香附、木香、玄胡、白芍、柴胡、甘草、血竭等。
療程:每次塗搽後照射半小時,每天一次,10 天為 1 個療程。
3.熱敏灸療法
熱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為高發區,多出現在公孫、下脘、天樞、脾俞、胃俞、大腸俞等區域。每次選取上述 1~2 組穴位,每次 1 次,每次治療至感傳消失為度,10 次為 1 個療程,療程間休息 2~5 天,共 2~3 個療程。
4.胃動力治療
方法:
(1)體表胃起搏點的定位
一片電極貼于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右旁開 2~4cm 處,另一片電極貼于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左旁開 3~5cm,再往上 1cm 處。
(2)體表腸起搏點的定位
一片電極貼于臍上 1~2cm 處,另一片電極貼于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右旁開5-10cm 處。
療程:每次治療 30 分鐘,10 天為 1 個療程。
5.飲食療法
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以下食療方法:
(1)臘鴨盹(或鮮品)1 個(切碎),懷山藥 10g,薏苡仁 10g,大米适量,文火煮稀粥。
(2)五香姜醋魚:藿香、砂仁、草果仁、橘皮、五味子等各份,共研細末,過篩備用,鮮鯉魚 1 條,放油鍋内煎炸數分鐘加入碎生姜 5g,并放入五香粉 3g,翻動後加入米醋 1 小杯,放入菜盤内令病人嗅之,使病人口流唾液,然後作菜食服用。
(五)健康指導
1.生活起居:平時要注意休息,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避免寒冷和情志刺激,保證睡眠充足。
2.飲食調理:避免饑飽不調、煙酒及辛辣飲食刺激之品。
3.情志調攝:保持情志舒暢,避免精神抑郁、焦慮等。
三、療效評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一)評價标準
1.主要症狀療效評價标準:
痊愈:症狀消失;
顯效:症狀改善 2 級及以上者;
有效:症狀改善 1 級者;
無效: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
其中症狀按程度分為 4 級:
無症狀;
輕度:厭食症狀輕微,BMI 指數下降≥1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10%以上,未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中度:厭食症狀中等,BMI 指數下降≥2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20%以上,部分影響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重度:厭食症狀明顯,BMI 指數下降≥3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30%以上,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2.證候療效評定标準:
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臨床痊愈:症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
顯效:症狀、體征明顯改善,70%≤療效指數<95%;
有效:症狀、體征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70%;
無效:症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30%。
中醫症狀量化分級标準:
無症狀(0 分):
輕度(1 分):症狀輕微,BMI 指數下降≥1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10%以上,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中度(2 分):症狀尚能夠忍受,BMI 指數下降≥2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20%以上,已經部分影響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重度(3 分):症狀明顯,BMI 指數下降≥35%或同年齡身高标準體重減輕 30%以上,明顯影響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二)評價方法
在門診當天、治療 1 周後、治療 2 周後、治療 3 周後、出路徑時,根據主要症狀療效評價标準、證候療效評價标準進行評價。
聲明:内容來源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編輯:竹葉
審核:蟲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