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無知無欲清靜無為

無知無欲清靜無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03:45:32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意思是,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體味。

曾仕強先生解讀

為無為。為就為,無為就無為,怎麼扯在一起呢?那是不是你做到,人家好像沒有看到一樣。那就鬼鬼祟祟嘛。不是,都不是,你要有為,但是要在無為的時候去有為,那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衆人不知不覺當中,你已經做完了。所以我們現在說,你要三令五申、你要大張旗鼓,那不是要惹人注意嗎?那反而引來很多争論。

比如說農夫好了,農夫他種秧的時候,時間一到他就去種了,他也并沒有敲鑼打鼓,他也沒有說是開會讨論,他還沒有發出很多規定,秧已經插好了。我所做的都是大家認為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那我就無為了。

為無為,是為而無為。我在做,但是我并沒有想說我在做事情,為什麼他們都沒看到?我做事情将來有沒有功勞?我做了事情,功勞會不會被搶去?想那麼多幹什麼。

為以無為,我都在做,但是我并不想那些大家想的事情,我隻想說自己這樣做有沒有違反自然規律。我非常單純,隻想這個而已。我順其自然,好像沒有在做什麼,輕松愉快,這叫“為無為”。

事無事,用沒有事的态度來處理事情。他處理事情的時候,不是緊張兮兮的,而是可以兼顧所有的事情。

你看很多人做了事情不得了,不要你管,我在忙,你沒看到,電話給我關起來,這還做什麼事,那你怎麼還能做到“事無事”,就要你洞察先機,你知道時到了沒有。時沒有到去做,那得不償失;時過了再去做,就吃盡苦頭。

我會待時,等時到了我就出手,但是事先我已經準備好了,你也沒有看到,我又不會張揚,時間到了,人家不知道,我知道,我一出手就解決了。然後說你很辛苦,我沒做什麼。

味無味,就是品味。在沒有味道的時候去品味。如果這個雞湯鮮不鮮美,他放了很多味精,也加了很多調味素,是品味不出來的。

現在我們就是被這些調味素搞得很凄慘,牛肉丸沒有一點兒牛肉,葡萄汁一顆葡萄都沒用,所有味道都是不真實的。

“味無味”,真正的味道就是不添加任何東西,純自然的,可是我們現在已經感覺那個沒有味道了,現在我們吃的不是太鹹就是太油,然後搞到最後身體都不好。

我們讀“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總覺得老子是在耍陰險,我明明在做,好像沒有做一樣。實際上在做,嘴巴上卻說沒有做。在大家都認為這個時候不應該做的事情,我去做。

我不做則已,一做就讓大家都知道我在做了,這個也不對。而是我順着自然去做,做到大家認為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就沒有什麼稀奇了,那就叫無為。所以老子一直告訴我們,無為就是不違反自然規律。

無知無欲清靜無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1

玉米

傅佩榮先生解讀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所作為的,是無所作為;所從事的,是無所事事;所品味的,是淡而無味。

按照王弼的解釋,他說首先要以“無為”為基礎,也就是無心而為,不要刻意做任何事。“事無事”,王弼認為是以不言為教,等于是我從事的是無所事事,我沒說話,這就是我的教化。因為在《老子》裡面,無為與不言,一個是行,一個是言,雙方面都會兼顧,有明确的态度。

至于第三句“味無味”,因為老子說過,他在35章就說了,“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一般人聽到音樂,嘗到美食,會覺得很有吸引力。老子的說法是怎麼說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你要“味無味”,你要品味那種淡而無味的道,隻有它可以是恒久的。

無知無欲清靜無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2

南懷瑾先生解讀

為無為,事無事”,這是說,一個人看起來沒有做什麼事情,可是一切事情無形中都做好了。這是講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領導哲學。下面加一句“味無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沒有味道的味道,沒有味道是什麼味道?就是本來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

世界上的烹饪術,大家都承認中國的最高明。真正好的中國菜,無論标榜什麼地方味道,最好的都是“味無味”,隻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紅燒豆腐,不是豆腐的味道,那是紅燒的味道。所以,一個高手做菜,是能做好最難做的本味。

有一個學者朋友,也做過校長,大家都曉得他會做菜,但他不輕易為人做菜。臨時到他那裡,他隻好自己動手了。随便一個蛋放上一點鹽巴,東一下西一下地炒,味道就好吃得很。那是靠火候,就有很好的本味。

中國人講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來往,平常很平淡但這并不是說冷漠無情;朋友碰到困難,或生病之類的事,他就來了。平常無所謂,也許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熱情。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樣。大家都喝過水,試問水有沒有味道?粗心大意的人一定說水沒有味道,那就錯了。水是有味道的,什麼味道?“淡味”,也就是“無味”。

“味無味”是解釋上面二句,說明真正的人生,對于頂天立地的事業,都是在淡然無味的形态中完成的。這個淡然無味,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業,它的精神永遠是亘古長存的。

比如一個宗教家,在我們看來,他的人生抛棄了一切,甚至犧牲了自我的生命,為了拯救這個世界。他的一生是凄涼寂寞、淡而無味的。可是,他的道德功業影響了千秋萬代,這個淡而無味之中,卻有着無窮的味道。這也是告訴我們出世學道真正的道理,同時也是告訴我們學問修養,以及修道的原則。

很多青年人到處在學打坐、學佛、修禅,以及研究一切宗教,找科學超生命的力量。這樣的年輕人,中外都有,但都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就是方法上錯了,都是以有為法去做,因此,不能接觸到最高的道體。

所以,必須要“為無為,事無事”,學道也要“味無味”,以這個原則,慢慢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體。所以,不論是想打通任督二脈,或者是用其他各種的方法,都是有為法,都是“無事生非”。

很多人學道學佛上不了路,不能做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境界。因此,雖然在修道,卻離道越來越遠。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