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18:10:42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系之親密,用劉備自己的話形容實乃“猶魚之有水也”。可以這麼說,劉備得諸葛亮,這才能魚化為龍,“三分天下得其一”。諸葛亮對于劉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假如沒有諸葛亮的深謀遠慮、運籌帷幄,實力弱小的劉備夾在曹操和孫權之間,憑他那點人馬,早就屍橫荒野了。

不過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如魚得水的親密表象背後還有着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先主之疑,蓋終身而不釋” 以及諸葛亮由此做出的一系列不尋常的反應。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志同道合,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看法一緻,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猶如魚水之情,他怎麼會猜疑諸葛亮呢?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2

明代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如此寫到:劉備“疑公(指諸葛亮)交吳之深,而并疑與子瑜(指亮兄諸葛瑾)之合。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關羽),而且不如孫權之信子瑜(諸葛瑾)”。

原來,正如史料中所記“(亮)在蜀漢,兄弟分在魏、吳,三國之重望,集于一門”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和族弟諸葛誕分别在吳國、魏國做高官,有如此複雜的社會關系,劉備對他的猜疑也就難以避免了。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官至大将軍、左都護、豫州牧 ;族弟諸葛誕在曹魏官至征東大将軍。劉備與曹操是宿敵,與孫權貌合神離,而諸葛亮的兄弟又分侍魏、吳,你叫劉備如何釋懷?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3

當初,傲世輕物的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提親,還辱罵來使,緻使兩國交惡,最後發展到關羽兵敗身死,荊州丢失。劉備不以此為戒,仍決心以傾國之力與東吳決戰,最後慘敗猇亭。而作為一國重臣的諸葛亮僅稍作谏阻便沉默不語了。諸葛亮明知與東吳結盟的重要性,為何在劉備準備大舉伐吳之際,僅稍作勸谏便保持緘默了呢?原來他為避嫌 ——哥哥諸葛瑾在東吳位高權重,又和孫權結為兒女親家,自己若極力阻止劉備東征,豈不有拉偏架、暗助東吳的嫌疑?因此他不便多言,隻能稍作規勸便沉默是金了。

直到劉備在夷陵猇亭被吳将陸遜用火攻擊破,數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諸葛亮心痛之餘,也隻能歎息道:“法孝直(法正)若在,則能制主上,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

法孝直是誰?他的話劉備能聽?他哪來那麼大的能量?直叫蜀相諸葛亮亦對其敬畏三分?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4

劉備襲奪益州(今四川)後,其統治階層内部大緻包含三大集團:一為關羽、張飛等追随劉備南下的舊部,一為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人士,還有就是以法正、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本土人士(劉璋舊部,也包括一些避亂益州的東州人士)。諸葛亮與劉備舊部之間本已有矛盾,而且以法正為代表的西川人士與他的矛盾沖突亦無法避免。

諸葛亮足智多謀,登高望遠,在蜀漢集團中有無可替代的尊崇地位,可謂權傾朝野。但諸葛亮并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一個人在蜀漢早期足可以與亮并肩而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能淩駕于諸葛亮之上。

此人并非别人 ,他就是法正法孝直。《三國志》記載,法正是陝西(彼時稱關中)扶風人,和孟達同鄉。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5

法正原是劉璋屬吏,不過當個校尉之類的些小官職,可他投了劉備後卻扶搖直上,先拜蜀郡太守、楊武将軍,後來又升至尚書令、護軍将軍。法正歸附劉備後升遷速度極快,讓觀者瞠目結舌。

史載,法正擔任蜀郡太守時,“外統都畿,内為謀主”。意思是他既擔任京師衛戍司令,又是首席謀臣(相當于參謀總長)。

當初關羽失荊州後,劉備執意興兵伐吳,諸葛亮、趙雲等人勸阻無效。事後,蜀軍大敗虧輸,諸葛亮喟歎道:“假如法正還活着,是一定能勸止劉備的,即便勸不住,他必随軍前往,也不至于兵陷絕境啊” !

追随劉備多年的諸葛亮辦不到的事,法正居然能辦到,足見劉備對他的寵信與倚重。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6

法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他的人品與口碑并不咋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法正在益州牧劉璋麾下做校尉時“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也即是說他德行不佳,衆人對其頗有微詞。

而且從他背叛劉璋、迎劉備入川後發生的事看,他的人品确實不好。法正投降劉備,被任為蜀郡太守後,“為一飧之德 ,睚眦之怨,無不報複,擅殺毀傷者已達數人 ”。

大意是法正心胸狹隘,睚眦必報,由于蜀人曾經蔑視他,因此哪怕是為一餐飯這樣的小事他都要進行報複,為此還殺了好幾人,真乃草菅人命啊。

品德不行,才能出衆也能服人,但法正似乎對治國方略也不太在行。比如,劉備取益州後,諸葛亮針對劉璋時期法度松弛的弊端,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修法度,約官制 ,勸課農桑”,集中舉國之力以對抗曹魏。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7

法正對此卻不以為然。在朝堂上,他當衆質疑諸葛亮,并以漢高祖劉邦入關中後“約法三章”,以寬松政策來籠絡民心為例,對諸葛亮嚴厲的治國政策與方針提出了異議。

諸葛亮隻好耐心的告訴他,劉邦之所以寬松用法是因為秦法過于嚴酷,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以寬法赢得民心。而當前蜀漢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法令不明,法律過于寬松,國家的凝聚力不強,不利于戰争環境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諸葛亮苦口婆心,費了好大一番口舌才說服了法正。

就這樣一個品德不佳、眼光不遠的人,劉備為什麼對其青睐有加、倚為肱骨呢?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記載,諸葛亮曾經這樣說:“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則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緻叛,實由于此”。由此可見,諸葛亮對蜀人“專權自恣”頗為不滿,但劉備之所以能得益州,就是得到了當地人士的鼎力相助與支持,并且劉備想以此為根基,北定中原,興複漢室,因此必須扶植與依靠蜀人集團。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8

當有人對驕橫跋扈、公報私仇的法正表示不滿,于是向諸葛亮反映法正濫施報複、草菅人命時,諸葛亮說出一段耐心尋味的話,大意是:當初劉備在荊州時,北有曹操陳兵百萬,東有孫權虎視眈眈,每天睡覺時還要提防喜歡舞刀弄槍的孫夫人(孫權妹)。如果沒有法正、張松引其入川,劉備哪裡會有今天?三足鼎立之勢也不會形成。看在劉備的面子上,我也不便懲罰法正。

諸葛亮一語道破天機,法正在幫助劉備奪取西川一事上立下大功,後來劉備與曹操争奪漢中時他也出力甚多,所以劉備寵信他,重用甚至縱容他。

其實,當初幫助劉備奪取西蜀的人不止法正一個。但這些吃裡扒外、引狼入室的劉璋舊部大都沒有好下場:孟達被逼反,後複叛蜀漢時被司馬懿擒斬;彭羕先被貶官,後遭處死;李嚴的結局也不好。隻有法正紅得發紫,官運亨通,如果簡單的認為劉備重用法正隻是因為他在取益州時立過大功,那麼也未免太小瞧劉備的智商與手腕了。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9

當有人向諸葛亮反映法正擅權枉法的劣迹時,諸葛亮表面是在給大家耐心解釋,化解矛盾,其實還順便輕描淡寫的告訴大家:法正之所以敢于濫殺無辜,為非作歹,是因為背後有劉備撐腰,我拿他亦毫無辦法。

其實,如前所述,諸葛亮的社會關系頗為複雜, 有兄弟分别在魏、吳做高官 ,他表面雖然和劉備親如一人,實則劉備對其一直有所猜忌,并不完全信任他,為掣肘、牽制諸葛亮,劉備煞費苦心的在軍中首創“雙軍師”制,最早是諸葛亮、徐庶,後來是諸葛亮、龐統,取益州後是諸葛亮、法正,劉備确實很有權謀手段,他同時任用兩位資曆、能力相近的人擔任軍師,構成了參謀機構管理層之間的相互制約。

所以,他重用西川劉璋舊部法正就是為了制約諸葛亮專權,以免出現臣強主弱、尾大不掉的亂局。

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職位不低,但仍屬丞相之下,劉備為了達到制衡諸葛亮的目的,對法正的各種提議都予以采納,基本言聽計從,以幫助法正樹立威望,用以彌補他與諸葛亮在資曆、官階、能力上的差距。諸葛亮心細如發,自然對劉備的用意心知肚明,隻不過是心照不宣、從不說破而已。

所以劉備傾國伐吳慘敗時,諸葛亮才會發出“假如法正在,一定能勸阻劉備”之感慨,此話其實意味深長。諸葛亮的本意是,劉備寵信法正,隻聽他的話,他兩人的關系才是真的如魚得水,論親密,我是根本沒法比的。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0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1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2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3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4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5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6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如法正(諸葛亮因何畏懼法正)17

【插圖源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