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21:36:41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

貝殼有着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過精心雕琢、抛光、拼圖後,内含的各色熒光便能顯現出來,形成精美的畫卷。世界技能博物館征集到的展品——由貝殼雕琢拼裝而成的《夏荷》,将刷新大家對它們的認識。

貝殼是餐桌上常見的鮮美食物,對你來說,吃完的貝殼是垃圾還是寶?你是否也曾被閃着熒光色澤、擁有美麗紋理的貝殼所吸引?

遠在五萬年前的我國山頂洞人時期,貝殼就被穿成串鍊作為裝飾。

世界技能博物館征集到的貝雕畫,則是另一種将貝殼“變廢為寶”的絕佳方式。這幅由貝殼雕琢拼裝而成的《夏荷》,是否更新了你對貝殼的認識?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2

《夏荷》

貝雕畫是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過精心雕琢、抛光、拼圖,将貝殼内含的各色熒光顯現出來形成畫卷的工藝品。

“貝雕畫所用的許多貝殼,像鮑魚、扇貝、青口螺等都是常見的貝殼類海鮮,以貝殼制作貝雕畫,實現了變廢為寶,非常環保!”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南海工匠劉飛雄說。

當然,要将貝殼“變廢為寶”成貝雕畫,需要相當的技能值。用這位海南省貝雕工藝大師的話來說,既要眼力,也要手力。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3

劉飛雄

劉飛雄也是海南技師學院手工藝術系的一名老師,該院開辦了全國首個貝雕畫專業。《夏荷》這幅作品即出自貝雕畫專業第一屆學生王豹之手。

據介紹,貝雕畫純屬手工制作,工藝極其複雜、精細,願意學習這門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眼見着這門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擁有得天獨厚貝殼資源的海洋大省——海南省,決定做點什麼。2011年,海南省技師學院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籌建全國首個貝雕畫專業。

我們采用産學研一體化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學生入學第二年就會進學院的貝雕實訓與生産基地實習,優秀學生畢業後可選擇留在基地工作,進一步磨練技藝。

——劉飛雄

《夏荷》的創作者——王豹就在2015年畢業後,進入了學院的貝雕實訓與生産基地工作,從劉飛雄的學生變成了劉飛雄的徒弟。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4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5

貝雕畫帶徒傳藝作品

據劉飛雄介紹,《夏荷》這幅作品是王豹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完成的。

因為貝雕制作工藝複雜、精細,學生學業結束後,通常還要在工作中曆練幾個月,才能獨立完成一幅小型的貝雕作品。

——劉飛雄

王豹的這幅“出師”作品——《夏荷》,不僅展現了一名優秀學生經過3年多的院校專業學習後可以達到的技能高度,也成了海南技師學院“實驗”成功的一個見證:通過開辦貝雕畫專業培養這個領域的人才,行得通!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6

劉飛雄與徒弟王豹

在劉飛雄看來,對于一名學習貝雕畫3年多的學生來說,這幅作品“完成度”已經非常高。

“王豹悟性高,吃苦耐勞,做事有耐心,做工也精細。在3年多勤學苦練後,他完成的這幅作品堪稱優秀。”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劉老師對這幅貝雕畫作品的“點評”與介紹。

“整幅作品中,這兩朵荷花的雕制最顯功力。貝雕不像玉雕石雕那樣,是由整玉整石雕刻而成的,而是由雕琢好的一個個貝殼拼起來的。像這裡的荷花,花瓣是一片一片黏貼組裝在一起的。這兩朵荷花層次、立體感都很好,有靈動感,說明無論雕刻、琢磨還是黏貼組裝,都到位了,否則做出來的效果會不協調,顯笨重,甚至死氣沉沉。”

“兩片大荷葉卷起來的地方,也是用另外的貝殼黏貼拼裝上去的,要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是很考驗手上功夫的。這裡,王豹做到了‘因材施技’,荷葉的波浪形花邊巧用了珍珠貝的天然紋理來造型。”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7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8

《夏荷》細節

再來看顔色。

“這幅作品用到了珍珠貝、紅嬌鳳凰螺、日月貝和犁頭螺,畫上所有顔色都是貝殼天然顔色。像紅色的荷花,用的是紅嬌鳳凰螺,也就是常說的紅口螺;黃色的蜻蜓翅膀用的是日月貝。貝殼的顔色外淺裡深,把外皮磨掉後,閃着熒光的較深色澤才能顯出來。同一種類的貝殼,顔色有深淺差别,甚至在同一個貝殼上,不同部位也會呈現不同顔色,像最常用的珍珠貝,有些地方磨出來是白色的,有些是銅色的,所以磨哪裡,用哪裡很關鍵,事先得非常了解原材料的特點。”

“這兩片大荷葉,有些地方磨得深,有些地方磨得淺,熒光并非滿滿一整片,這種色澤的差異,也非常巧妙得當。”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9

顔色各異的貝殼材料

據劉飛雄介紹,他們教授學生制作的貝雕畫全部采用貝殼的天然顔色,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人為添加色彩,這得益于學院兩位老師——曹世蓮與吳鑒峰兩位工藝大師的革新成果。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0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1

貝雕畫帶徒傳藝作品

據介紹,籌建全國首個貝雕畫專業之初,海南省技師學院便特聘了3名大師級貝雕人才,一位是亞太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金阿山,另兩位就是曹世蓮和吳鑒峰。

曹世蓮是“北海貝雕技藝”第四代傳人,其作品曾多次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銀獎;吳鑒峰是曹世蓮的徒弟,也是“北海貝雕技藝”第五代傳人,其作品曾多次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杯”獎金銀獎。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2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3

曹世蓮(左) 吳鑒峰(右)

2005年,曹世蓮與吳鑒峰這兩位貝雕畫大師出爐的一項革新成果引起了全國工藝美術界的關注:他們抛棄以往國内貝雕畫或多或少都要人為添上顔色彌補貝殼色彩不足的做法,全部使用貝殼天然色彩,使畫面上的純天然色彩熒光閃爍,而且永不褪色,極大提高了貝雕畫的觀賞和收藏價值,給貝雕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4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5

貝雕畫帶徒傳藝作品

劉飛雄則師從吳鑒峰、曹世蓮和金阿山三位大師,這位1980年出生、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如今也已成為海南省貝雕畫工藝大師,獲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南海工匠、海南省首批“雙百人才”“拔尖人才”等榮譽,并多次參加國家級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獲得金、銀、銅獎。

吳鑒峰和劉飛雄聯手創作的貝雕畫作品《丹鳳朝陽》《金枝玉葉》《梅》,曾被選為2018年博鳌亞洲論壇選國禮,兩位大師之作也均被海南省博物館收藏。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6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7

《丹鳳朝陽》《金枝玉葉》

這些貝雕畫大師在海南技師學院傾力傳授自己的技藝,還共同編寫了《貝雕工藝學》和《貝雕技能實訓》校本教材,建立了貝雕中級工考試題庫,填補了國内空白一頁。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8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19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20

海邊撿的貝殼怎樣做裝飾品(變廢為寶)21

《梅蘭竹菊》,其中《梅》(左一)為國禮

10餘年來,學院貝雕畫專業培養的學生茁壯成長,多位學生獲國家級“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二等獎,像王豹這樣的優秀畢業生,如今已能獨當一面,制作出像《夏荷》這樣高水準的貝雕畫。

貝雕畫——這個曾面臨青黃不接的的冷門技藝,如今在海南技師學院貝雕畫專業的助力下,傳承之路越走越寬廣。

編輯:子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