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艸部》: “茁,草初生出地貌。從艸,出聲。”
譯文:“茁,草木初生長時冒出地面的樣子。從艸,出聲。”
《說文》艸部,形聲字,今為艹部。
“茁”的小篆字形可以看出,土地上的草茂的樣子。本義為草初生出地的樣子。如陳允平《過秦樓》:“向東風種就,一亭蘭茁,玉香初茂。”引申泛指生出、生長。如蘇轼《僧惠勤初罷僧職》:“霜髭茁病骨,饑坐聽午鐘。”又引申指生長壯實。如“茁壯”。
陳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詞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今浙江甯波人,出身官宦世家。
曾祖父,陳膏,字澤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進士,後續娶明州(今浙江甯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間,金兵逼郡,屬官大都逃走,唯獨陳膏與太守張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遷後,任泉州惠安知縣(今福建惠安)。曾以單槍匹馬招降反賊,擢為殿中侍禦史,鄞僧王法恩謀逆,事覺,有人請求屠城鎮壓,陳膏力論多殺非聖世事,脅從者均得以從輕處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為高宗所嘉,認為其“陳膏長厚,有古人風。”
祖父,陳居仁,字安行,晚号菊坡,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登趙逵榜進士。陳居仁曾兩次使金,曆官徽州、鄂州、建甯、鎮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谥“文懿”,贈金紫光祿大夫,《宋史》有傳。
大伯,陳卓,陳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登宋紹熙元年(1190)餘複榜進士,官吏部尚書,同簽書樞密院事,後以資政殿學士還裡,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開國伯,閑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傳。
父親,陳阜,陳居仁第六子,官承務郎。
由于出身官宦世家,陳允平自然把科舉應試看作登天之舉,極為重視,然屢試不第,仕途不顯,故任官時間短且沉淪下僚。陳允平曾于理宗淳祐三年(1243) 任餘姚令,後在嚴州任職。陳允平在恭宗德祐時又重新出仕,任沿海制置參議官一職。這是陳允平有記載以來第三次為官,也是最後一次。正是這一次出仕,差點要了其性命。陳允平被仇家告發“約蘇劉義謀複宋”,遭圍捕入獄,幸被曾經的同僚袁洪照顧。這次牢獄之災對陳允平的打擊确實不小,出獄後他閉門不出,為他山中的住所取名為“萬疊雲”。
陳允平出獄後本隐居山中,但南宋被元朝滅亡,不得已應征“人才”北上大都,後來再辭官回裡隐居。南歸後也沒有再和故友來往,隐居山中而卒。
雖然仕途不如意,但是陳允平在後世的影響力卻遠超父輩,因為其文學上的成就。
陳允平的早年基本上是過着富貴而文雅的無憂生活,造就了陳允平的騷姿吟骨以及雅正的審美趣味。
陳允平著述中最重要的是詞集。有《陳允平詞》存于國家圖書館藏、天一閣文物館;《西麓詞》存于上海圖書館;《西麓繼周集》等分藏于中國台北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天一閣文物保管所、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單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