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中曾記載:“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針,灸,藥是中醫治病的三寶。
據榮昌區中醫院針灸博士吳曉介紹,艾灸是由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艾茸等點火燃燒,産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分,通過激發精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諸多優點。
為患者針灸。牟春聯攝
艾灸主要是治療虛寒症,《黃帝内經》說,髒寒生滿病,其治于灸焫,這個灸焫指的就是艾灸。吳曉表示,艾灸的作用主要有五點:
溫經散寒。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留滞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十分有效。
行氣通絡。艾灸相應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起到增強人體抗病的作用。
扶陽固脫。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嘔吐、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危重病患,重灸關元、神阙等穴可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
升陽舉陷。艾灸不僅可以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還可治療衛陽不固、腠理疏松等症。
防病保健。艾灸可溫陽補虛,常灸身體一些具有補益作用的腧穴如足三裡、中脘、關元等可使精血充足,從而提升人體的免疫力,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榮昌區中醫院供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