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是人們用來激勵、警誡、提醒自己的格言。那為什麼是座右銘,而不是座左銘呢?
相傳,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們去魯桓公的廟裡祭拜。在廟裡,他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新奇的器皿,那個器皿總是以傾斜的姿勢出現。于是,孔子就問寺廟裡的人,“這是什麼啊?”寺廟的人回答說:“這叫欹器,是一種用來計時的東西。魯桓公生前非常喜歡這種器皿,所以給他修築寺廟的時候,我們也就放着這裡了”。
孔子又說:“我曾經聽說過這種器皿,它裡面如果是空的,那它就是傾斜的;如果裡面倒入适量的水,它就會變正;但如果裡面的水滿了,那這個器皿就會像翻跟頭似的,被打翻,水會全灑出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孔子決定試驗一下。于是,他讓弟子子路拿了一些水來,然後把水慢慢倒入欹器,果然欹器變正了;但當欹器裡的水滿了時,它裡面的水果然全灑了出來。
魯桓公生前喜歡把欹器放在自己座位的右側,其實是用來警示自己,不能驕傲自滿,如果自滿就會像欹器裡的水一樣全部撒出來。
回到家後,孔子也請人做了一個欹器放在自己座位的右側,用來警醒自己。後來,為了方便,人們就把警醒自己的文字刻在金屬或者紙上,用來替代欹器放在座位的右邊。漸漸地,這些用來激勵或警醒自己的格言就被稱為“座右銘”了。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是座右銘,不是座左銘了吧?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也可以明白: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這句話可以當做我們的座右銘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