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工人體育場正式啟動保護性改造複建,迎來新時代再次煥發榮光的契機。改造後,工人體育場将由綜合性體育場轉變為一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專業足球場。
△北京工人體育場(資料圖)
為何要進行保護性改造複建?
針對為什麼要進行保護性改造複建,今天(19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施衛良接受總台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
首先是安全原因,工人體育場建于上世紀50年代,受限于當時的建設條件,建設初期未考慮抗震要求,為保證冬季施工,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還摻有氯鹽,對鋼筋和混凝土産生嚴重鏽蝕,結構構件腐蝕嚴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進行了三次結構加固和一次設施改造。其中,為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關賽事,工人體育場按照7度抗震設防标準(北京地區為8度抗震設防地區)進行了全面的結構加固,使用年限為12年。2018年,國家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工人體育場房屋檢測鑒定的結果為Deu級,即房屋結構安全性和建築抗震能力整體嚴重不符合國家相關标準。
第二個原因就是功能原因。2019年,我國成功申辦亞洲杯足球賽,北京市将承辦開閉幕式、揭幕戰和決賽等重大活動,已承諾工人體育場為上述活動的舉辦場地。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總工會和中國足協積極支持工人體育場作為亞洲杯舉辦場地,并根據亞足聯要求,盡快達到辦賽标準。但工人體育場安全隐患突出、設施設備陳舊、缺少罩棚、設計标準落後,不符合亞洲杯和世界杯等國際大型專業足球賽事的标準要求,亟須進行升級改造。
△改造前
此次改造複建有哪些特點?
施衛良表示,“保護性改造複建”分為兩層意思,首先是采用保護為先的原則,具體來說:
一是保持主體建築橢圓形造型基本不變。外輪廓嚴格按照工人體育場原有造型,與立面比例保持協調。
二是保持立面形式和高寬比例基本不變。嚴格控制新增罩棚高度,主體建築檐口高度适度增加,形成對新增罩棚及支撐構件的視線遮擋,使罩棚在距離體育場60米範圍内不可視,實現立面觀感與工體建成初期的立面基本一緻,與周邊區域建築環境相協調。
三是保留特色元素基本不變。充分保護和恢複工人體育場建設初期的重要特色元素如旗杆、大門門柱、雕塑等,就是盡量利用原有構件、原有質感、原有樣式,重塑工人體育場莊重典雅的建築風格,保留北京城市記憶。
△改造後 效果圖
為什麼要進行改造複建 而不是局部修繕?
施衛良表示,在我們帶領專家前期現場踏勘的過程中,發現工體外立面牆體的材料都已經不行了,稍微用工具輕輕一敲就是一個洞,整個牆面已經無法很好地支撐牆體本身的自重,更别說看台的重量。曾經設想過往裡面加鋼筋加固,但牆體材料都酥軟了,跟鋼筋形不成緊握力,沒有加固的效果了。還設想過外面用鋼柱加支撐,但那樣出來的外立面效果與原工體完全不一樣了,對立面效果破壞得更加嚴重。
經專家們反複讨論,才定下了改造複建的方案。要知道,工體是要有實際使用功能的,好幾萬人在裡面觀看比賽,哪天随便哪塊牆面脫落都是重大安全事故,隻有徹底改造複建才能解決問題。
施衛良表示,在實施工人體育場改造複建的同時,為突出保護工人體育場主體建築造型,恢複整個園區開闊、舒朗的空間形态,統籌考慮大型賽事人員集散、場館運營和交通組織等功能需求,建設規模适宜、上下連通的地下空間,提高對大型活動和日常群衆文體活動的保障能力。優化賽時交通流線,加強與周邊軌道交通站點的一體化銜接,在施的3号線、17号線建成後可通過地下空間直達場館,強化與現狀3條地鐵線之間的公交接駁,引導觀賽人員乘坐公共交通特别是軌道交通出行,減輕區域交通壓力。
此次設計方案中還考慮設置工體博物館,展示工體的曆史、北京足球的曆史,留住工體的記憶。
2022,我們新工體再見!
(總台央視記者 許夢哲 楊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