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了解了電鍍的基本含義,知道了目前常見的電鍍方式有水溶液電鍍(滾鍍、挂鍍、連續鍍)、化學電鍍等。但為了确保産品質量萬無一失,電鍍還有六大鍍後處理技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電鍍的鍍後處理!
電鍍後處理的目的是确保鍍層的質量,提高鍍層的防護性、裝飾性和功能性。鍍後處理是很重要的,但往往易被人忽視。電鍍後處理工藝是根據電鍍層的性能、使用要求、環境影響等因素來選定,通常有抛光、鈍化、着色、塗膜、封閉、除氫等工藝。
01、抛光處理
抛光是通過化學抛光或機械抛光來提高金屬工件表面的平整性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藝過程,它既能直接用于金屬的表面加工,也用于金屬工件鍍前處理及鍍後精加工。如銅、鎳等合金以及鍍後的銅、鎳、鉻等金屬鍍層的裝飾性精加工。
02、鈍化處理
所謂鈍化處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在鍍層上形成一層堅實緻密的,穩定性高的薄膜的金屬表面處理方法。鈍化使鍍層耐蝕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澤和抗污染能力。這種方法用途很廣,鍍鋅、銅等後,都可以進行鈍化處理。
03、着色處理
金屬表面着色是在特定的溶液中采用化學、電化學、置換或熱處理等方法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顔色各異的膜或幹擾膜層。由于各種金屬氧化物顔色不同,從而使着色金屬表面呈現不同的顔色,改變了原有金屬的外觀,達到模仿昂貴金屬、仿古、裝飾等目的。
04、塗膜處理
塗膜就是對銀及仿金鍍層的零件,塗覆或浸一層透明的有機膜層,起到防止或延續鍍層變色的工序。
05、封閉處理
就是為了提高工件在大氣中的抗腐蝕能力,采用物理、化學或電化學的方法,使其表面(或中間鍍層)均勻地覆蓋一層膜層,這種工藝稱為封閉。
前處理對電鍍效果影響起關鍵作用,而後處理對電鍍零件性能的提升有明顯促進作用,為保證電鍍零件的使用性能,合理的鍍後處理的工序是必須的。
06、除氫處理
大部分金屬基體如鋼鐵、銅,在前處理(酸洗、陰極電解除油)及電沉積過程中,都會産生“氫”,有部分還沒來得及形成“氫氣”即以“氫原子”的形式滲入到基體和鍍層中,使鍍件産生脆性,嚴重降低零件的抗拉強度,稱為氫脆。
因此在航天航空、汽車制造等領域使用的零件鍍後都必須經過“除氫”處理,有些在使用中要求抗拉強度高的零件也要進行“除氫”處理。除氫處理是在200℃左右的溫度下進行的,處理時間根據零件要求的抗拉強度來決定。除氫處理應在鍍後的3小時内進行。
好了,關于電鍍的鍍後處理技術分享到這裡結束,歡迎小夥伴們補充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