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安市人民政府網站公示《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以泰山為中心,濟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條文化内容極為豐富、文化地位極為重要、文化聯系極為密切的中華文化樞軸”的目标。中華文化樞軸的文化内容包括四山(曆山、泰山、峄山、凫山)、四水(黃河、濟水、汶河、泗水)、四城(濟南、泰安、曲阜、鄒城)、四聖(舜、周公、孔子、孟子)。這四山、四水、四城、四聖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能代表中華文化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風華齊魯》将為您一一解讀。請看第2篇:《泰山岩岩,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亘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甯。《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随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念,東方是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中國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嶽泰山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
受天命而當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緻祭,刻石紀功。自秦漢至明清,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無數文人墨客也以登臨泰山為人生一大樂趣,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禅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嶽》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岱廟天贶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顔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曆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産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泰山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在它身上,體現出 “會淩絕頂”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不讓土壤”的博大胸懷、“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國泰民安”的美好寄托等。泰山大觀峰上有清人題勒“與國鹹甯”“與國同安”“斯山之固,國家柱石”,丈人峰上有當代日本書家柳田泰雲書刻“國泰民安”,都正切中泰山文化的這一精髓。
(壹點号《風華齊魯》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