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8 21:45:49

文/朱新渝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1

(一組漢服圖片)

【作者簡介】朱新渝(欣雨),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原籍浙江海甯,現居重慶。愛好文學曆史及古典詩詞,有部分詩文作品發表。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2

“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張三不曾偷。”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俗諺,其中意義不言自明。但内中所指的“張三”其人,和我們平時經常在口頭中說道的“李四”“王五”等等人物的稱謂,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指此等人物的姓名乎?這其中有沒有什麼來曆呢?

我們知道,我們每個人大凡都有着一個屬于自已的姓名,以作為彼此間在社會交往中辨識個人身份的符号代表。那麼,古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名是怎樣形成的呢?其中又有什麼出處呢?

(一)中國人姓名的産生和發展是有着一段悠長的曆史淵源的

上古時期,人們過着原始的群居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當時的社會生産力水平極其低下,人一般也沒有自己的名字。以後慢慢隨着社會的進化,父系氏族社會代替了母系氏族社會,人們也就按照各自的父系血統關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姓和氏,這個時期大抵是在迄今四五千年以前,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三皇五帝時期。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3

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大禹建立了第一個世襲的奴隸制王朝夏朝,後又經曆商、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國家向封建制國家進化,直至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中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秦朝。以後是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伴随着曆史的進展,中國人的姓名稱謂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而先秦之後,姓和氏便逐漸合二為一,姓氏也簡化為姓了。

(二)名和字

我們人在出生時,因其血緣關系的緣故便天然地有了姓氏,但還無名。古人一般是在出生三個月以後,便由長輩給他取一個名,這叫“幼名”。以後隨着人的成長,如《禮記•曲禮》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說的是便是男二十女十五成年。成年以後,男女要行冠禮。這時在幼時由長輩們所取之名,已經不适宜在社會交往中直接稱呼了,而需要另外有一個稱謂,以供社會上平輩和晚輩稱呼,這就是字了,即所謂的“冠而字之”。這時,人除了姓和名之外,又有了字。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4

一般而言,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由于字和名相互表裡,所以字又可稱為表字。

這樣說來,古人的名是名,字是字,名、字各有其用法。稱人以字,自稱或長輩可稱名。除自稱和長輩之外, 人們之間的互相稱謂,不可直呼其名,而要以字相稱。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

字是男女皆可有的,并不僅限于男性專有,女性也可有字。“紅樓夢”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薦西賓,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寫道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時,寶玉問黛玉“妹妹尊名”?黛玉便說了自已的名。寶玉又問:“表字如何”?黛玉則回道:“無字”。此刻寶玉便笑嘻嘻的鬧着要給黛玉取一字曰“颦颦”了。

因為此時黛玉年齡尚小,還未到十五歲成年,因此尚無“字”。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十五绾發成年即可婚配出嫁。而十五未到,還沒成年也就沒有取字,此時女孩兒還沒有嫁出門呢,所謂的“待字閨中”,大緻便是這層意思了。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5

(三)号

除了姓、名、字之外,那時的中國人,主要是士大夫階層,往往還要給自己另取一個号,号又稱為别号,以寄托自已的情趣。

号的取法極多,主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抑或家鄉之地,讀書之書齋,生活之居室,居官之任所乃至職務等皆可拾取,五花八門,雅緻诙諧。有許多人還不止有一個号呢。由其号尚可窺見其人的興趣愛好及志向等。例如詩仙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人們一般都習慣稱他為太白或李太白。宋代大文豪蘇轼姓蘇名轼,字子瞻,還有一字和仲,号東坡居士,又号鐵冠道人。

其中稱蘇東坡者最多。

宋代另一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卻是一個例外,她有名而無字,但有号易安居士也。

古代的帝王将相逝世之後,會根據他生前的業績表現,文治武功,給予一個谥号,對帝王而言也可叫做廟号。另外後人還要避諱,也就是在名字中要避免使用和他相同的名和字等,以示對他的尊重。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6

時代進化到現代,現今我們國人的姓名稱謂,較之古人已經簡化不少了,去掉了其中的許多繁文缛節,省卻了我們不少麻煩事,但可能覺得也少了那麼一些儒雅之趣味。現在,除了姓之外(有些人用父母親的姓作為合姓),一般人們隻會取一個名,姓在前名在後,合起來便是姓名,這個姓名就作為我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身份辨識。

而除了名之外,另外要再取一個字和号的人已不很普遍了。

但是,在正式場合大庭廣衆之下,如果對一個人大聲直呼其名,往往覺得還是不夠禮貌。于是,我們便會在稱呼中姓名之後加上“先生”“老師”或“某先生”“某老師”或者職務職業等等稱謂,以示委婉客氣一些,這或許也是承繼了老祖宗的一些傳統吧。

當今社會網絡空前發達,無孔不入,于是便又有許多人給自己取了一個個新鮮别緻的的網名,再用其馳聘于微信、QQ等網絡空間中,這也算是現今中國人的姓名稱謂的一個新的發展吧。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7

(四)“張三、李四、王五”等等稱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一些曆史學家的研究,古時的中國人也并不是人人都有名有字有号的。除姓之外,正式的大名及字和号在古代一般也都是中上層階層的社會人士才具有。

古人讀書不易,窮人家的孩子一般讀不起書,沒有上學不識字,也沒有功名,很難進入到中上層社會階層去,所以大都是不曾取得正式的官名,成年後也沒有取字更無号的。

那麼他們的稱呼怎麼辦呢?

清代學者俞樾在其所著的《春在堂随筆》卷五中,說得有宋元以來社會底層普通老百姓的稱呼,通常是以其在家中的行輩排列所稱,如張三李四王五之稱謂。另外也有以他們出生時父母親的年齡合算一個數目字來作為名的叫法。如: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8

父親年齡二十四歲,母親年齡二十二歲,合計四十六歲,生了一個兒子,即得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計四十五,生子就叫五九,取五九四十五之意。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出生窮苦,他父親原來也沒有正式的名字,就叫作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重七,朱元璋本人亦叫作重八,皆無正式的名字。後來元璋作了皇帝,至高無上,當然有了名字和皇帝年号洪武,他的父、兄隨之也都有了自已的大名。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就出現過六一公公、八公公、九斤老太等等稱呼,這些人也是下層人士,是沒有正式的名字的。在小說和戲文中, 那個時代還常稱旅店飯店的服務員為店小二,現在這種稱呼已聽不見了。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9

舊時民間稱人還有稱“秀”或稱“郎”的。一般被稱作“秀”的人,社會地位都比較高。稱作“郎”之人,就是社會的底層人士了。

“水浒”傳中武松的大哥,因排行家中老大,又隻是個沿街賣炊餅的小販,沒有社會地位,受人歧視,所以就被稱作武大郎。

有句成語“不郎不秀”,即含有貶人高不成低不就的意味。但我們現時所說的“好兒郎”,其中的“郎”字,已沒有絲毫的貶義了,倒滿滿的都是贊揚了。

武大郎是古代什麼人物(從武大郎名字的由來看古人的姓名和稱呼)10

姓氏,姓和氏曆史趣談

唐朝詩人崔護的桃花緣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