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美文欣賞清明

美文欣賞清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03:44:26

清明至,春莫負,正是踏青好時節。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1

4月5日,迎來清明節氣。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辍。

清明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古人的氣象觀測中非常留意雷之激、虹之美,節氣物語中都有專門的描述。屬于虹霓的季節,開始得晚,結束得也晚,時間跨度更大,從清明時節“虹始見”,到小雪時節“虹藏不見”。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所謂清明斷雪,不是指清明時節不再下雪了,而是指地面不再容易形成積雪了。節氣起源地區的積雪一般在驚蟄時節消融殆盡,最晚的積雪在4月10日左右,也就是清明時節的前半段消融。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2

節氣起源地區終霜的氣候平均日期,一般是在3月底,最晚終霜基本上都是在4月20日谷雨前後。所以“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這則諺語的正确語意是:清明時節不再有積雪,谷雨時節不再有霜凍。而且所謂“斷”,不是按照氣候平均,而是大體上根據曆史最晚。換句話說,這則諺語的可信度是極高的,因為不是“少見了”,而是“絕迹了”。

在清明時節開始時,春天的領地大約為400萬平方公裡,冬天依然坐擁約547萬平方公裡。當清明時節結束時,春之領地迅速擴張到約511萬平方公裡,而冬的地盤減至約420萬平方公裡。春天,終于在“勢力範圍”上實現了對冬的反超。

清明時節,除了海拔特别高或者緯度特别高的地區,其他地方相繼完成冬春交替。“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晴明”便是清明時節的寫照。民謠有雲:“正月寒,二月溫,正好時候三月春;暖四月,燥五月,熱六月,濕七月,不冷不熱是八月;九月涼,十月冷,嚴冬臘月冰凍天。”

清明之謎:

清明時節雨紛紛,哪裡來的那麼多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并非如此。特别是華南西部常處于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産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

但在南方,清明前後往往都會下雨。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本身代表了一個長達半個月的氣象階段。那麼為什麼這個時候的南方總是在下雨?

原因有三。其一,冷暖氣流交彙,每年的清明節正是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副熱帶高壓開始加強西伸,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北上躍躍欲試了,冷暖空氣經常在南方交彙,勢均力敵造成了南方陰雨綿綿的天氣。其二,低氣壓影響,有低壓系統存在時會出現下雨的天氣現象,因為低壓系統表示近地面為低氣壓,原因是垂直方向上空氣當時的運動方向是從地面垂直向上運動的,空氣在向上運動過程中到高空後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形成降水。其三,海洋暖濕氣流受氣壓影響輸送水汽,清明前後,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别多,會帶來大量的雨水。

清明習俗: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3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内容。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緊,唐代時球内充氣。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叫足球。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筝。放風筝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筝下或風穩拉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清明是在寒食後的一天,屬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後,就出去踏青、放風筝、蕩秋千,插幾枝柳,看它日後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每到清明,總有幾個小朋友願意碰雞蛋,碰雞蛋就是将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因為不能吃熱食,所以這個遊戲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4

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

清明飲食: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5

蒿餅。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農村中有蒸制蒿餅的習俗。蒿餅類似江南的青團,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與米粉融和成一體,以肉、蔬菜、豆沙、棗泥等作餡,納于各種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蘆葉墊底入籠蒸熟。”蒿餅顔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此外,清明淮揚還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美文欣賞清明(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6

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将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馓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面為主料。

清明螺。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蛳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隻鵝”之說。螺蛳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無不适宜。若食法得當,可稱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清明粿、馍糍、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北京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