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父之疑
智子疑鄰
《韓非子·說難》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其子曰:“不築,必将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雲。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見戮,薄者見疑。
【今譯】
宋國有一戶财主,有錢人家,一次,天降大雨,把他家的院牆淋倒、澆壞,牆院塌了一個大大的缺口。
他兒子着急地說:“若不趕快修築好,院牆不修整,必定會招來盜賊光顧,前來偷竊。”
鄰居有一位老人看見,也這樣勸告他。
夜裡他家果然失竊,遭賊了,被偷去了許多财物,丢失了大量的财産。
這時,财主家的人痛悔之餘,都稱贊兒子聰明,一家子全認為他有先見之明,但卻對鄰居家的那個老人起了疑心,懷疑鄰居老人就是那個小偷,是他偷了他家的東西。
對于來自兒子和鄰人之父的同一内容的忠告,這兩個人所說的事都合适,卻以親疏為準則,親近的人說了就相信,疏遠的人說了就懷疑。
【賞析】
“智子疑鄰”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猜疑鄰人。這位宋國的富人是一個典型的主觀主義者,兩個人提出同樣的意見,他卻誇獎自己的兒子,懷疑他的鄰居,對同一件事之所以有截然相反的看法,這是因為以個人的感情和主觀偏見來判斷是非在做怪。
這則寓言選自《韓非子》中的《說難》篇,“說難”主要陳述進說君主的困難,并分析其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本則故事“智子疑鄰”作者的原意是說明向君主進獻意見是有很多難處的,盡管出于忠心,且意見正确,關系親疏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如不符合對方的病态心理,會适得其反。
它啟發我們,應當正确地對待人家的勸告或意見,聽取意見決不能因人而異,更不能主觀臆斷,否則會歪曲事實真相把事情弄糟。
後用成語“鄰父之疑”喻指那些心懷成見,主觀用事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