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一個人是否成長,用最通俗的辦法來判斷,
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活明白了,
如果我們深入分析這個判斷,活明白的人,和那些活得很盲目的人,有一個特别明顯的區别,
活明白的人,自己看懂自己,活得糊塗的人,隻能從别人的眼光裡看到自己的模樣。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長,是看他能不能準确地看清自己的現狀,
然後改變,然後提升,然後不斷地優化自己,最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而那些很幼稚的人,往往看不透自己,
所以這些人就容易陷入一個怪圈:
要麼,他們活成了别人指點之後的模樣,
要麼,他們活成了自己無法接受的模樣。
看待别人的眼光時,有些人理解得很極端,
在乎的特别在乎,不在乎的直接我行我素,
那麼别人的眼光究竟有什麼意義,其實還是在于效果,
對自己的效果。
比如低素質行為引來的鄙視和不滿,這是一種提醒,
尤其是善意的提醒,往往源自于對低素質行為的抗議,
這種時候,他人眼光的價值,起到的是警示作用:
有人說,低素質的人根本不會在乎别人的眼光,但其實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那些低素質者往往非常容易因他人的提醒而惱羞成怒,做出沖動的,甚至是荒唐的事情,比如最近幾年在高鐵上的低素質行為的效果便是如此,其實這些低素質的人往往比别人更敏感,但是因為其素質的低劣無法讓其放棄那種習慣于“用低素質行為占别人便宜”的短視行為,這就導緻那些看似占了小便宜的人,卻在道德和規則問題上,吃了一個大大的,難以挽回的虧。
所以這就揭示了關于他人眼光的意義的道理:
其實,無論是在乎與不在乎,都存在一個現實影響的問題,那些真正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其實是不在乎那些無價值的批評和偏見,而在乎别人眼光的前提,是自己做的确實不夠好,或者說對于他人提醒和督促,用積極的态度去反饋,
換一個易于理解的說法便是: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當然,随着我們成長的步伐逐漸加快,我們開始脫離他人的眼光去審視我們人生的價值,無論是對是錯,對于外部的影響刺激,開始漸漸呈現出“免疫”的表現,有些人覺得,這是因為自己臉皮厚了,見過的多了就“審美疲勞”了,其實是因為我們開始逐漸駕馭了這個社會的法則,人與人之間的規則,以及調整自己心态的守則,當我們從理解,到駕馭,進而最終利用使其成就更好的自己時,我們便能夠用更好的方式去審視自己,而不是用最底層的,看他人眼光的方式去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
做自己,和想要做自己的人之間,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那些對生命灑脫的表白背後,究竟會承載着怎樣的代價,走過這段旅途的人往往不會給你真正的答案,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走過的,隻是他們自己的人生,
而對于還未走過的人,他們唯一能做的,不是傳授經驗,而是傳遞祝福,
有些路,本就是需要我們摸着黑走下去的,
想走下去,除了适應未知的黑暗,
也要明白,在這黑暗之中的所有人,
都無法阻止我們前行的腳步,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便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