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材解讀和教材幫哪個好一點

教材解讀和教材幫哪個好一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3 07:14:01

教材解讀和教材幫哪個好一點(課題組專家答疑解惑:如何科學調整中小學教材難度)1

2011年2月起,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袁振國教授擔任組長的“中小學理科教材難度的國際比較研究”課題組,彙集了六所教育部所屬師範大學的150多名學科專家,分别圍繞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層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科學六個學科,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日本十個國家,對教材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大規模的國際比較研究,“用數據說話”,在實證研究基礎上得出結論:我國中小學理科教材難度屬中等水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調整教材内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針對目前現狀,要不要降低國内教材難度?我國中小學教材應該如何改進?本期特邀課題組專家答疑解惑。

教 材不宜輕言降低難度

争議:中小學生學習的東西太難,所以孩子們的課業負擔才重!減負首先要降低教材難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袁振國教授:“中小學理科教材難度的國際比較研究”發現,在10個國家中,中國教材的難度大多排在第4-6位之間,屬中等水平。其中,小學數學排在第4位,初中和高中數學排在第3位;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難度分别排在第4和第5位;初中和高中化學分别排在第4和第6位;初中和高中生物均排在第7位;初中和高中地理分别排在第五和第4位;小學和初中科學分别排在第5和第6位。

教材“難不難”,不能一言以蔽之。教材難度由廣度和深度決定,廣度是指教材内容的多少,即教材容量;教材深度是指教材内容要求的高低。研究發現,總體上說我國教材難度處于世界中等水平,但在廣度、深度和不同知識主題的難度上表現出不同特征。有的學科教材容量不大,更重内容深度,表現出“窄而深”的取向,如物理學科;有的學科教材知識點覆蓋面寬,知識點多,但内容較淺,表現出“大而寬”“淺而散”的傾向,如化學學科。在不同學段和具體内容方面,難度表現也有所不同。如,小學數學教材難易比較适中,初高中教材偏難。小學數學教材内容略偏少,初高中内容偏多。小學、初中數學教材習題偏難,高中偏易。初中數學教材中“空間幾何圖形與統計”内容知識點不足,高中數學中“集合”領域知識點過多,“集合”“向量幾何”内容過難。初高中物理,實驗難度大,知識和習題偏易。初高中化學内容偏多,知識和實驗偏易。總之,教材難度呈現出不均衡的特征。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主要是由于課外加碼和教不得法所緻。教材難度不宜輕言降低,但教材的結構需要優化,教材的呈現方式需做較大改革。

數 學兼顧實用性與教育性

争議:在國内學不好數學的孩子,怎麼到了歐美等國卻遊刃有餘?

東北師範大學史甯教授: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的綜合難度在所比較的10國12套教材中排名第五。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綜合難度、習題難度和内容深度都較為合适,内容廣度則偏小,即知識面較為狹窄。但适當“增加”知識點時應特别注意“精選内容,科學設計難度”,避免拔高小學數學教材的綜合難度。我們的學校、家長往往期望值太高,給學生定的标準太高,導緻未能考95分以上的小學生都被認為是“差生”,即使是現在提倡的等級評價事實上也基于考試分數,而且現在考試題太難,命題缺乏明确的标準,随意性大,往往超過課程标準的要求,這緻使我國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學不好數學,事實上也給一線教師的教學帶來巨大障礙。

争議: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的内容較少,知識面較窄,應該增加一些内容。高中數學教材内容多且難,對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有好處。

西南大學宋乃慶教授: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的内容較少,知識面較窄,可考慮适當充實和豐富一些内容。為什麼說是“充實和豐富”而不是“增加”呢?因為我國小學數學教材就課程内容以及各課程内容的基本知識闆塊而言是完備的,和其他國家的區别或差異主要在于各基本知識點的充實和豐富程度不一緻。而這往往與各國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或目标的認識密切相關。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育有過于關注數學實用性的趨勢,弱化了數學對學生發展的教育價值。因此,可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在課程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中兼顧實用性和教育性。比如:德國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字模型”“簡單數列”“逆推法”“裴波那契數列”等内容強調對學生推理、建模等數學能力的培養和後續相關内容的學習,還特别重視基于算術的歸納推理。

我國高中數學教材的難易程度雖然處在世界中等偏前的位置,但是,就内容的深度而言,我們依然處在世界最難的行列,而内容的廣度而言,我們卻處在世界中低水平行列,依然有較強的“注重深度”的傳統習慣,亦即,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進一步克服“不學則已,一學就要一次學精、學深”的習慣思維。我們高中數學課程形式上“給學生有足夠的選擇空間”,而事實上,這種“貌似選擇性很大”、而多數高中數學選學的課程模塊其實是“聾子的耳朵”,是個“擺設而已”。正是這種過于統一、不能滿足高中生個性化需求的數學課程設計風格,極大地限制(甚至阻遏)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個性化發展。

争議:我國小學、初中習題偏難,高中習題偏易,感覺美國教材的習題難度随着學生年齡而加大,我國的卻有些與年齡不匹配。

北京師範大學曹一鳴教授:我國實際執行的課程未必完全按照課程标準進行,就我國高中數學而言,“僅僅掌握高中數學教材中的例題、習題,能考上‘三類本科’,那就是非常之幸運!”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小學、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卻相對輕松,“孩子的确能有一個美好的、令人回味的童年時光”,這既是我國傳統的中小學數學設計的習慣,也是老百姓所持有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習慣思維所緻。我國中小學數學學習的負擔問題,既緣于我國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統,也緣于我國中小學數學課程教材設計注重結果性目标達成的習慣,更與華人注重子女教育、主張教育孩子“做聽話的孩子”的習慣相關。

物 理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争議:我國物理教材實驗難度、廣度為第一,可是聯系實際不深入,物理實驗都是小實驗,隻是點到為止。

西南大學廖伯琴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李春密教授:我國高初中物理教材的難度居中,處于中等水平;我國高初中物理教材的容量不大,處于中等水平,這應是導緻我國高初中物理教材總體難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我國高初中物理教材平均深度均排在第4位,這說明我國中學物理教材雖然容量不大,但比較注重每個内容的深度,在内容選入方面原則上有“窄而深”的取向。

在實驗難度上,各國高中物理教材從難到易的排序為:中、美、日、澳、韓、法、德、英、俄、新,結果顯示中國高中物理教材的實驗難度排序第1。初中物理教材實驗難度的排序為:中、韓、俄、澳、法、美、德、日、英、新,中國初中物理教材的實驗難度也為第1。我國高初中物理教材的實驗難度最大,這表明我國中學物理教材是很重視實驗内容納入的。進一步的結果表明,實驗難度大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在實驗内容的廣度方面最大,排序第1,但在實驗内容的平均深度方面則排序皆為第8。這說明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在實驗内容的納入方面更注重容量,而每個實驗内容深度比較淺。因此,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在實驗内容的設計方面有“廣而薄”的取向。

因此,教材中實驗内容的設計應适當深入,應有一定的操作空間,以便能促使學生真正動手,有效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教材對知識、實驗、習題、拓展等内容的納入應均衡考慮,對不同難度水平的内容納入也應均衡考慮,教材不是應試的工具,教材内容的選入應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生 物增強内容可讀性

争議:“鳥為什麼會飛,魚為什麼會遊……”我們的生物學教材是不是太簡單了?

北京師範大學劉恩山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陸建身教授:從10國初中生物學教材廣度排名來看,中國位居第6。從教學内容的含量來看,如果将排名第1的德國的内容量化為100,我國初中教材的内容隻有60,這個差别還是十分明顯的。從内容主題上看,我國初中生物學教材在植物學内容上與排名最前的國家差别較小(100∶85),而在進化(100∶32)和遺傳學(100∶47)主題上,内容明顯偏少。我國高中生物學教科書的廣度值在10國中排名第7,我國和澳大利亞高中生物學教材内容覆蓋的差别也剛好是60到100的差别,教材容量顯著不同。與其他國家在内容主題覆蓋上的差别主要表現為進化、生殖、植物學和遺傳學等内容,這些主題的内容明顯少于排名在前的國家。

我國初中生物學教材深度排名第8,初中教材在生命系統組成、植物學、進化、生殖和生态學這5個主題内容上都低于10個國家的深度均值。我國高中生物學教材深度值在10國中居于第5位,處于一個較為适中的水平。排名前4的國家是德國、韓國、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包含了更多的要求較高的概念和内容,甚至有一些适合在大學基礎課中學習的内容。高深的教學内容進入教材,為有能力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20世紀90年代末,北京有十幾所學校試用了美國高中生物學教材,從翻譯人員到所在學校的生物學教師都一緻認為,該教材明顯比我國當時教材更深、更廣。教材國際比較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既包括對我國課程教材認識和水平判定的問題,又涉及學生學習和課程資源研發的問題。它至少對我們有以下啟示:除了教學内容要求的廣度和深度外,影響教材難度的因素還涉及課文的可讀性、插圖的有效性、内容結構的編排及針對特有年齡學生的認知困境等。如果教材中的這些因素的積極貢獻得以充分展現,可以大大化解學生學習時的實際困難;我國需要加大在課程和教材研究上的投入,促進将學習科學和生物學教育研究結果向良好教育産品(如教材)的轉化。

地 理改變知識量多應用性差

争議:我國的中學地理教材不難,但是,我國中學地理教材好不好呢?

北京師範大學王民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段玉山教授:地球與地圖部分,我國更注重學科系統,而其他國家則強調應用。在水系内容部分,國外較多國家對水系治理、水文原理講解更詳細,實踐(調查、考察)要求較多。在陸地(含闆塊、地質、地貌、地形、岩石)部分,其他國家更重視岩石、地貌的深入介紹,我國對地形、闆塊介紹較詳細。在氣候部分,我國知識量偏多,實用性較差,英、美、德、法強調應用性。在自然資源部分,俄、澳、韓等國難度較大,我國初中教材對資源問題的深入分析比較薄弱,日、法遙感等地理信息技術應用較廣泛。在生态環境部分,我國教材難度在于知識廣度大,其他國家則在應用性方面。再從高中地理教科書研究選擇的8個知識主題(行星地球、地球運動、地球圈層結構、大氣圈、水圈、岩石圈、自然地理環境、人口)看,我國教科書中的“地球運動”主題總難度最大,顯著高于國際平均水平,10國中隻有3個國家的教科書中有該主題的内容,其中隻有我國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地球圈層結構”“人口”主題也較難,其他主題的排名居中,接近國際平均水平。從内容廣度而言,中國的數值排名接近國際平均值,隻有“地球運動”和“人口”内容廣度較大。在内容深度上,我國教科書的數值較大,排名靠前,“水圈”和“大氣圈”主題排名各國第1。大氣圈是我國高中地理教科書的經典核心内容,所涉及的知識點是8個知識主題中最多的,使用的篇幅和教學時間也是最多的,如“三圈環流”“熱力環流”“海陸熱力差異”等知識的深度較深。

我國中學地理教材的總難度是中等水平,各個主題卻是有難有易。選擇哪些知識主題,不僅要考慮地理科學體系,也要聯系中國的地理國情,增加如水系、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生态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地理學科是一個緊密結合實際的學科,我國中學地理教科書在這方面普遍不足,應用性較差,值得我們認真關注。

化 學合理匹配教材深廣度

争議:法國習題提問“誰能生産出世界上第一台綠色電腦?”澳大利亞習題提問“鐵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元素,你怎麼看?”而我們的習題則缺少這類開放性的提問。缺少趣味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化學實驗中。

華東師範大學王祖浩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周青教授:法國初中教材習題欄目多樣,功能豐富。有一類學科交叉融合題,涉及科學新聞(如超導材料的性能)、衛生健康(如浴室裝潢構造、面積、密度)等。我國化學教材現有習題數目合适,難度中等。但為對付考試,多年來形成了“大容量、高強度”的訓練模式,習題圍繞知識展開,答案固定,學生在有限時間内需進行大量測試以提高成績。雖然我國教材也有少量的開放性題目,如撰寫小論文、開展調查研究等,但在實踐中多被忽視。

新的化學教材愈來愈重視實驗的趣味化、開放性,但問題仍然明顯,如低水平實驗所占比重較大(超過1/3),實驗的探究性(探究深度列第7位)和開放性水平不高等。國外化學教材可供借鑒的有:各種類型實驗豐富(如德國初中化學的實驗數量超過110個);切實發揮實驗的探究作用,如美國初中化學教材中的“Explore Activity”(探究實驗),提供課題和簡單的步驟(不提供現象及解釋),要求學生動手和觀察,解決有關的問題;強化實驗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如美國初中化學教材設置“Mini Lab—Try at home”(家庭小實驗)和“Design your own Experiment”(自行設計實驗)欄目。

化學教材的優化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精選化學内容,突出核心知識,适當降低教材的内容廣度;對抽象的化學理論知識或複雜的定量計算知識,應降低水平或分解難點;根據學生發展需要,适當提高有機化學知識的深度;教材實驗的類型和數量進一步豐富,發揮實驗探究知識、啟迪思維的功能;适當增加化學教材習題數量,體現習題的層次性、綜合性、開放性和人文性,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内容呈現生動、有趣,增強可讀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科 學系統設計教材

争議:我國科學教材小學是小學,中學是中學,缺乏系統、整體的設計,這是否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困擾,會增加重複學習帶來的厭煩性學習負擔?

陝西師範大學胡衛平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崔鴻教授:從科學課程标準的制訂來講,中小學課标專家團隊各自獨立,課程标準缺乏一體化設計;從教學内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标的設計來講,小學忽視陳述性知識,但中學需要加強程序性知識,缺少利用核心概念和概念進階的思想對中小學科學教學内容和目标層級的整體設計,缺乏對能力培養和态度形成的系統安排。建議重視跨學科的基礎原理,加強工程、技術和社會的相關内容,考慮科學與數學、技術等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系統設計中小學科學課程标準和編寫科學教材,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對自然和科學的整體認識。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科學教材的設計缺乏層次性和遞進性,這無疑會導緻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難度加大;對最新的科學成果的介紹不夠,對科學本質的認識不足;教材趣味性缺乏,指導性不強,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議我國科學教材修訂和編寫中,吸收最新的學習心理、學習科學和科學教育的研究成果,體現學習進階和科學本質,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基礎,螺旋式設計知識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及其教學;增加實物圖、示意圖、模型圖、概念圖、圖表、曲線等形象、直觀、生動的素材,以及類比、模拟等方法,增強科學教材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我國的科學教材強調探究能力,但學而不思、行而不知或者知而不行的現象比較嚴重。建議改變教材探究活動的編寫過于簡單化、粗略化、表面化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内在學習動機,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發展。

教師教學中,不僅需要教材,更需要豐富的、與教材配套的資源作為支撐,相比其他國家,我國小學科學教材缺少相關的網站鍊接和對應的課後資源。建議教材修訂和編寫中增加網站鍊接、圖表鍊接、電子雜志、課外閱讀等豐富的、選擇性和支持性強的配套文本與電子資源,有效支撐學生的科學學習。(張曉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