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0-02 22:00:17

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之間,自古以來居住着若幹部族,最早可以追溯到約七千年前的肅慎、濊貊,各部族逐漸演變、遷徙、融合成了今天生活在東北大地上的各少數民族。

肅慎、濊貊居住的地區及其遷徙

最早見于史冊的記載的東北部族當推肅慎。據說周武王讨伐東夷,肅慎來賀。肅慎在什麼地方?史無明文。後來到春秋時期,周景王誇耀其先王功績時曾說過"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周景王說這句話時候,還提到"姑蒲、商,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東土諸國和南土諸國,各自相距不遠,則肅慎也應當距燕國不遠。

據漢史料記載,肅慎在玄菟郡北三千裡。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1

肅慎部族分布圖

玄菟是西漢武帝在今遼甯新賓縣西設立的郡,則肅慎應該在當今的吉林和黑龍江兩省。以漢朝情況推測與西周時期情況略有不同,因為和燕國距離太遠,肅慎後來的所居之地可能是遷徙過去的。

可以推測,肅慎是往北方向遷徙的。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由内地向東北遷徙的部族濊貊是其中一個。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燕東绾、濊貊、朝鮮,真番之利",以後史書上就很少再記載燕、趙兩國北部的貊人,大概都遷到了東北地區。春秋時期人們常把貊和濊并稱,慢慢地濊貊連稱也就變成了慣例。西漢武帝所置玄菟、樂浪、滄海郡中居住的主要是濊人、貊人、朝鮮族人。後北遷後便無迹可尋。

烏桓和鮮卑

烏桓為東胡族的一支。秦末(公元前3世紀末)東胡被匈奴擊破後,因部分遷居烏桓山而得名。烏桓山在當今内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之北,遼河上遊西喇木倫河以北。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2

烏桓分布圖

西漢武帝遣霍去病擊敗匈奴左地,遷烏桓于止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邊塞,始置護烏桓校尉,持節監護烏桓各部不得與匈奴通。東漢魏晉沿置。烏桓原是遊牧部落,南遷後開始發展農業。3世紀初烏桓大部分歸附曹操,有萬餘衆内遷中原,逐漸與漢族融合。留居塞外的大多并于鮮卑。

與烏桓并稱的鮮卑得名也類似,因居于鮮卑山得名。鮮卑山在今内蒙古科爾沁中旗之西,為大興安嶺的支嶺。故烏桓在南,而鮮卑偏北。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3

鮮卑、烏桓分布圖

此前,鮮卑由于在烏桓北方,一直沒有同中原王朝産生聯系 。直到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鮮卑跟随匈奴侵犯漢境,鮮卑才開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曆史舞台。公元91年,東漢聯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趁勢占據蒙古草原,吞并匈奴餘種十餘萬落,開始強盛。

西晉時期,王浚讨伐成都王穎,所統帥的士族有胡漢2萬人,所謂胡人就包括烏桓和鮮卑人。後來建立燕國的慕容氏,就是居于遼西的鮮卑人。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4

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燕國前後數起數落,輾轉于太行山東麓青齊各地,這一支鮮卑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并統一黃河流域。

速末水(松花江)畔的夫餘,大海之濱的挹婁

鮮卑之東為夫餘,《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夫餘本濊地。可以證明是濊貊的一支,戰國時期移居到松花江中下遊以西地區,傳說橐離王子東明南逃至此,以此地濊人為基礎建國。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5

夫餘部族分布圖

夫餘之國,在西漢玄菟郡北千裡,最強盛之時,疆域達到萬裡,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北與弱水相接。後夫餘北勿吉所滅,勿吉就是後來的挹婁國。挹婁據說就是遠古時代的肅慎,漢魏時期,它的疆域在夫餘東北千裡,東接大海,南與北沃沮相鄰,北魏時期改名勿吉。

靺鞨諸部和渤海五京

隋唐時期稱勿吉為靺鞨,靺鞨諸部中以粟末等七部最為著名,粟末部居于最南,直到大白山。粟末部在唐初就歸附唐,七世紀末,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統一各部落,建立了政權。後來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府都督。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6

靺鞨諸部圖

從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權,就以渤海為号。據《新唐書.渤海傳》記載其國"南北新羅,以泥河為境,東窮海,而西契丹"。渤海國仿唐朝制度,設五京、十二府、六十二州,遂被稱為“海東盛國”。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7

渤海五京圖

最西為扶餘府(吉林省四平市),最北為懷遠府(黑龍江省同江縣)。渤海的五京分别為上京龍泉府,為肅慎故地;中京顯德府,為大祚榮初據的挹婁故地東牟山;東京龍原府,為濊貊故地;西京鴨綠府,為高麗故地;南京南海府,為沃沮故地。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8

渤海國分布圖

直至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滅亡,契丹以其地為東丹國。

室韋和蒙兀

東北諸部最北的是室韋族,始記于《魏書》和《北史》,《魏書》記載了前往室韋的道路,是"路出和龍,經契丹國,至啜水,越犢了山,過屈利水和刃水"。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9

室韋族分布圖

今啜水為哈拉哈河,屈利水為雅魯河,刃水為阿倫河。雅魯河和阿倫河皆為嫩江支流,犢了山為大興安嶺的一段,按照這些山水推論,室韋就在當今的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

史書記載其為"契丹之類",或"丁零之苗裔"。結合其地理位置社會生産和風俗習慣等,其主體出自鮮卑,是東胡的後裔。9世紀末,因累遭契丹襲擊等原因,其中的一個部落蒙兀部西遷,後來發展成今天的蒙古族。

北魏至隋唐時期的奚和契丹

由中原前往室韋的途中所經過的契丹,以及與契丹接近的奚,都是在北魏開始開始記載的。《魏書.庫莫奚傳.契丹傳》記載"庫莫奚(奚的祖先)之先,東部宇文的别種,契丹謂庫莫奚的異種同類",而東部宇文氏又出于匈奴的部落。《新唐書》記載,"本東胡種,其先為匈奴所破,保鮮卑山"。又言"奚亦東胡種,為匈奴所破,保烏丸山"。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10

契丹族分布圖

契丹與奚都曾在東晉初年被鮮卑慕容氏攻擊,被迫遷至松漠之間,即大興安嶺南段和西拉木倫河上遊。唐朝于奚地設立饒樂都督府,饒樂為水名,即今西拉木倫河。據《新唐書》記載,契丹"東距高麗,西奚,南營州,北靺鞨、室韋"。唐朝曾于契丹居住地區設立松漠都督府,松漠都督府現今地址已無可考。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11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像

契丹在耶律阿保機時期最為強盛,它滅掉了渤海國,至此契丹領地東越遼水,更東至東海之濱,又得到後晉石敬瑭所割的燕雲十六州,建立了契丹政權,就是遼國,建都在上京臨潢府。遼國後面不再贅述。

女真的崛起和滿族最初活動的區域

契丹建立的遼國被女真族所滅,女真族的祖先是靺鞨部族中的黑水靺鞨,随後建立金國政權。據《金史》記載女真族起居于僕幹水之涯,後居于海固水,而後定居于按出虎水之側,按出虎水即為今松花江的支流今阿什河,金國上都會甯府就在阿什河附近。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12

金國強大之後,不僅占有整個東北地區,而且滅掉遼國,侵奪宋朝的北方土地,其南部疆域直達秦嶺和淮水。金國随着疆域的擴大,女真族人也随之南遷,與漢族雜居于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

金國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所滅後,其南遷的族人未能回歸東北本部,原來未離去故居依舊居于東北的一支女真族人建立了清朝,即後面的滿族。

滿族和漢族有幾千年的曆史(我國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演變)13

明初女真族分布圖

明初,女真族分為三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為清朝王室的祖先,居于牡丹江流入松花江流域。海西女真居于松花江轉折之處,野人女真在建州女真的東北。建州女真受到野人女真的攻擊,遷居于渾河上遊蘇子河南岸的赫圖阿拉,後來清朝在這裡建立興京,即今遼甯省新賓縣。清朝以女真族建國,建國後把女真族改為滿洲,即現在的滿族。

以上就是我國東北地區自古至今居住的少數民族的變遷,在今天東北仍舊居住着很多少數民族,如達翰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朝鮮族等,不再進行一一贅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