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雞娃研讨會

雞娃研讨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9 02:41:28

雞娃研讨會(雞娃是我們的宿命)1

來源:柯視角

主編:柯談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吃飯,小華缺席了,原因是他老婆生病了,他要陪老大上鋼琴課,晚上還要陪他做手工作業,所以來不了了。

我很詫異,因為一兩年前,小華還是個堅定的反雞娃主義者,他聲稱不會給孩子安排培訓班,也不拼學區房。如今卻也加入雞娃大戰中,這真是邪了門了。我問他:“你不是從來不雞娃嗎?”他說:“我也不想啊,但是沒辦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站出來反對雞娃,他們羅列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道理都是對的,可放到現實中,卻又顯得蒼白無力,雞娃隊伍非但沒有縮減,反而越來越壯大。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停下雞娃的腳步?

1

反雞娃的人,最後都開始雞娃

像小華一樣“出爾反爾”的家長不少。我表哥表姐就是這樣,他倆都是典型的學渣,小孩出生之後,他們也曾在家庭聚會裡說,自己本身不是讀書的料,所以也不指望小孩學習上有多大出息,更不會給他報各種學習班,哥姐倆一開始也是“放養”主義者。

表哥表姐一開始都不看好學區房,覺得花那麼多錢買一個破房子沒啥意義。結果去年,哥姐倆就立馬出手搶廣州的學區房。而且,娃才剛四歲,各種學習班就已經安排上了:表哥的兒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語班、籃球班,而表姐一雙兒女更狠,周一、三、五晚上安排畫畫班,女兒周末學跳舞,兒子則去學書法。

我笑着問我姐:“不是說好了不雞娃嗎?咋這就雞上了呀?”姐說不去學習班能讓娃幹啥呢,自己平時工作夠累了,幼兒園老師啥活都喜歡扔給家長,那作業其實都是給家長做的,晚上輔導娃真的心力交瘁,老人家又教不了娃,直接放養的話,娃就隻會看電視刷手機。思來想去,報學習班真的算是最合适的解決方法了。

我姐還反問我一句:“這樣就很雞嗎?周圍家長都這樣啊,不上輔導班,幼兒園老師還鄙視你不夠負責。再說我也沒讓娃天天上學習班呀,這個量根本不大,不算雞娃吧。”

我不得不感歎這才是赤裸裸的現實,鼓勵别人不要雞娃的,到最後都心甘情願地雞自己的娃。更諷刺的是,他們還不承認自己是在雞娃,隻要娃的學習課表沒到997的地步,那就屬于“合理學習”,不屬于雞娃。

2

雞娃的成就

我們總是在喊反雞娃,可是雞娃真的百害而無一利嗎?其實也未必。我自己就是雞娃的産物,雞娃的好與壞,我了解得一清二楚。

因為家裡有個虎媽,我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學書法畫畫。寫字潦草一點,我媽直接讓我重寫。上小學一年級後,英語班數學班就從未停止過。每到寒暑假周末,我親戚家的小孩到處玩,我卻穿梭在各種學習輔導班之間。小學考試如果低于90分,我媽就會揍我,如果低于85分,家裡直接上演男女混合雙打。别人的學生時代叛逆戀愛打球各種瘋狂,而我的中學時代隻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得益于雞娃,我在學渣遍地跑的家族裡,成了唯一一個考上211高校的奇葩。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時,爺爺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祖宗保佑,家中三代幾十口人才出了這麼一個小鳳凰,他覺得死了也瞑目了。

說實在,年少時總感覺自己是個學習機器,對自身經曆沒有太深的思考,直到畢業後步入社會,才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因為學曆的原因,我比其他親戚小孩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大的平台。我也是整個家族裡,唯一一個找工作沒讓家裡人托關系的,甚至連換工作都先斬後奏。而其他表哥表姐堂弟堂妹們在找工作時讓家裡操碎了心,四處托關系才找了份四五千月薪的工作,即便又窮又忙也不敢換。就這樣在父母的監視下,老老實實過着毫無選擇的生活。

3

單純的快樂毫無意義

反雞娃主義者們一個共同觀點就是:雞娃對孩子身心危害大,也不一定能保證小孩有成功的未來。還不如給孩子們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每次看到這個觀點,我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做一個牛娃快樂嗎?當然不!我的童年是有缺失的。常年的雞娃讓我養成了一種随處學習的習慣,甚至連去旅遊,包裡都會塞一本單詞書。我的表哥表姐們一度視我為怪物,我被親戚們貼上了“書呆子”的标簽。我對考試分數敏感到神經質的地步,到了中學後經常失眠胃疼,經常要看中醫,我媽後來連跟我談學習考試都得小心翼翼的。說真的,那段時間經常會怨憤,如果爹媽不逼我讀書,放任我去玩多好。

但是童年太過快樂自由就一定是好事嗎?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跟我有相似經曆,大家聊天時都覺得,當年對父母有多讨厭,如今就有多理解。如果不是雞娃,我們肯定考不上重點大學,畢業之後也沒有那麼多的工作選擇。因雞娃而活不下去的隻是特例,我們這一代普通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還是嘗到了雞娃的紅利。讀的書越多,越發現所謂”快樂輕松教育“根本就是僞命題。如果當年自由散漫、沒有拼命讀書,我們長大後隻怕更加被動。

可以說,我們那不夠快樂自由的童年,雖然沒換來大富大貴,但是長大後,我們比别人多了一點選擇和自由。

4

雞娃的根源?

反雞娃的理由千千萬,每一個聽上去都很有道理,可現實中如果不雞娃,又會怎樣?

你會發現自己瞬間與社會為敵:幼兒園小學老師、小孩同學的家長、四鄰街坊、社會輿論都不會放過你。上好大學、找好工作依然是社會主流對成功的狹隘定義。成功不一定會快樂,但是不成功,在生活中被動挨打就是必然的。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任何問題的根本其實都是經濟問題。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法布裡奇奧·齊利博蒂和西北大學教授馬賽厄斯•德普克共同寫的一本書《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裡有一個重要的觀點:經濟越不平等的國家,虎爸虎媽越多,父母會更相信孩子能通過教育而獲得成功;經濟差異越小的國家(如北歐),父母更喜歡用放任自由的方式教育孩子。

而我國依然處于經濟轉型期,很多問題難以避免:東西部、城鄉差異依舊明顯、 國内還有6億人月收入1000元、縮小貧富差距依然任重道遠。整個收入差距越大,人們越“仇富”,也越渴望實現階級跨越;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向下的道路卻寬闊無比;整個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時代發展太快了,讓很多人有一種被抛棄的焦慮……

這所有的一切,根本不是光靠父母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雞娃不過是時代和經濟發展的結果而已。

對于大部分普通中産來說,生活就像走鋼絲,一絲馬虎大意都不敢有,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階級倒退,因為真的輸不起。跟中暴富、炒股、創業、婚姻等其他緻富之路相比,勤奮讀書真的是一個看得見摸得着、能夠相對抵抗通脹和各種不确定性的美好投資了。雞娃雖有弊端,但普通父母何錯之有?不過是想在波雲詭谲的環境中,牢牢為自己和孩子抓住一根靠譜的救命稻草而已。

因此不考慮其他因素,單純喊口号讓父母放寬心、莫焦慮、停止雞娃,根本就是居心不良。

5

反雞娃,需要的是實力

太多媒體都在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何謂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你能擺脫這個社會的慣性,随心所欲的生活。

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實力。說白了,就是你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和财力,在拒絕跟随社會大流之後,依然能夠讓自己過得很好。磚家鼓勵“減負”,因為人家娃直接送出國,根本不參加高考。富人不買學區房,因為人家的娃上國際學校,或者直接塞條子。人家可以避開社會慣性、可以選擇“做個普通人”、可以随心所欲的為興趣工作,就是因為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和财力,來換取選擇自由。

而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樣的能力和财力可望不可及,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幾代人的積累才能完成。這樣的選擇自由,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不自由來換取的。普通人往上攀登固然千難萬險,但是誰說自甘平凡、當個基層打工仔、做個小老闆就一定是容易而且開心的?

《海賊王》說過一句話,在戰場上,能活下來的都是強者和膽小鬼,犧牲的往往是勇者。

雞娃的弊端,我相信大部分普通父母肯定很清楚,但即便這樣,家長們還是在各種揪心撕裂中決定雞娃,因為對于普通人家來說,人雲亦雲、跟随大流雖然無奈甚至怯懦,但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了。沒有超強實力加持的勇氣,隻會讓自己死得很慘。

因此,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如果沒有強大實力來保障娃的前途,那麼雞娃就是唯一出路。要根據自身經濟水平和實力來合理、科學地雞娃。可以少報一兩門補習班,可以給娃休息的時間、可以鼓勵娃勞逸結合,但是任性放養,隻會坑娃坑己。同時也要努力壯大自身實力,因為父母越強大,在雞娃之路上越能做到“随緣”。

說白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自己的後代可以不被雞娃,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