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經過:患者因“發現先天性脊柱側凸畸形11年”入院治療。入院查體:脊柱胸段向左側後凸畸形,彎腰時呈剃刀背畸形;站高99cm,坐高56cm,右肩較左肩高1cm;雙側骨盆對稱,無明顯咖啡斑;雙上肢肌張力不高,感覺、肌力正常;肢體無明顯感覺障礙;左下肢較右側縮短約1cm;雙下肢感覺正常,髂腰肌(左級/右V級)、股四頭肌、胫骨前肌、踇長伸肌、小腿三頭肌、肛門括約肌肌力V級。初步診斷:先天性脊柱側凸畸形。
入院後在全麻下對患者進行胸椎前路半椎體切除術、後路内固定取出術、截骨矯形植骨融合内固定術。術中觀察神經電生理監測未見明顯異常,确認脊髓無受壓,植骨融合内固定。術後予抗感染、消腫、營養神經、促進骨質生長等治療。
術後患者雙下肢肌力0級,并臍以下水平感覺障礙,提睾反射未引出,肌張力不高,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征(-),醫院考慮術中矯形對脊髓牽拉振蕩受影響所緻,予高壓氧等神經康複治療。
鑒定意見
患者胸10半椎體形成,嚴重的胸椎側凸和後凸畸形,如果不及早手術矯正,将嚴重影響心肺功能和脊髓功能,出現遲發性癱瘓;患者有手術指征,術前檢查未見明顯手術禁忌症;手術方式的選擇正确,臨床處置過程符合骨外科診療常規。但患者術後出現雙下肢癱瘓及大小便障礙症狀,醫方曾考慮患兒術中脊髓損傷,但一直采取保守治療,未能及早進行釘道調整手術治療,延誤了患兒術後脊髓功能受損的最佳救治時機,患方所訴患兒目前之損害後果與醫方的醫療過失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鑒于患兒術後脊髓損傷與其脊柱畸形嚴重程度、局部組織瘢痕粘連、手術難度大等多因素有關,故醫方承擔次要責任。
法院判決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醫院未能及早進行釘道調整手術治療,延誤了董某術後脊髓功能受損的最佳救治時機;多處診療行為顯示相關醫務人員欠缺應當具有的工作責任感。綜上酌定其承擔40%責任,需賠償患方各項損失合計53萬餘元。
律師剖析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患者病程,其先天性脊柱畸形程度嚴重,且是二次手術,前一次手術後畸形仍在繼續加重,脊柱解剖結構改變和周圍組織瘢痕粘連,二次手術風險和難度較大是客觀情況,而且脊柱術後出現脊髓功能受損的原因較為複雜,與脊髓病變、畸形嚴重程度、局部組織瘢痕粘連、手術難度大等多因素有關。客觀的說董某的原發疾病及并發症等對其損害結果的發生影響非常大。
這種情況下,醫院方已經認識到手術風險高、并發症發生率高的情況下,理應對患兒的術後病情變化給予密切關注,以防不利情況的發生。
另外,本案中由規培生進行談話的問題。患者住院期間肖某僅為實習醫生,不僅作為經治醫師參與對董某的治療,在病曆資料中也多次以經治醫師的身份署名。甚至于對于術前談話這一重要工作,也僅有肖某獨自完成,缺乏指導醫師的監督指導,無法保證已将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作出充分說明,最終被法院認定未履行告知義務。
根據《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醫學生和試用期醫學畢業生參與醫學教育臨床診療活動必須由臨床帶教教師或指導醫師監督、指導,不得獨自為患者提供臨床診療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