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着氣血而運行的。
氣是什麼從中醫學上講,氣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既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具體物質,又是人體髒腑、組織功能活動的總稱。
氣的來源很多,有來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氣、來自飲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氣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腎等髒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生成。
氣在人體内是不斷運動的,不斷出入、升降于各個髒腑、孔竅之間。人體所需的精微物質需要通過氣的運動傳輸到身體各個部位;人體新陳代謝之後形成的廢物、水液等變成汗、尿、便等排出體外,這一過程也依賴于氣的作用。
氣的不足稱為氣虛,由先天禀賦不足,或後天失于調養,或久病耗損所緻。各髒器氣不足則其推動、營養、防禦等功能減弱。表現如下:1、肺氣虛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于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2、心氣虛症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3、脾氣虛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4、肝氣虛見情緒低落,胸脅不适,頭痛,脈弦細弱
5、腎氣虛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重則畏寒怕冷,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當髒腑氣虛時,也有對應的腧穴去幫助。總結了 7個常用于補氣的穴位,需要時進行按揉、艾灸、刮痧、拔罐,病時可治,無病能保健。
人體 7大補氣穴①肺俞:補益肺氣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②神門:補益心氣
歸經:手少陰心經
位置:在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桡側緣
③足三裡:補益脾胃氣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胫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④太沖:補益肝氣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在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
⑤太溪:補益腎氣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于足内側,内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⑥氣海:補益一身之氣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⑦關元:補益一身之氣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