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 進入秋季,體感涼爽,備受市民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正加緊推進9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峪東街的太藥A小區、太化水廠小區,實地了解老舊小區改造的變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太原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進入秋季,體感涼爽,備受市民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正加緊推進。9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峪東街的太藥A小區、太化水廠小區,實地了解老舊小區改造的變化。
開挖管溝像繡花
進入太藥A小區大門,10餘位老人正坐在大門口聊天,地面上鋪滿了綠色的防護網。再向前,幾台小型挖掘機正在小區主路面上小心翼翼地開挖管線溝渠。負責施工的山西四建現場負責人何軍介紹,小區居民十分支持改造工程,施工方盡最大努力做到文明施工,把好事做實、做細。
與道路施工使用工程機械可以甩開膀子大幹的酣暢淋漓不同,小區開挖管溝需要極度小心。駕駛挖掘機的師傅在另一位工人的指揮下,慢慢伸開挖機長臂探向地面,直到确認地下沒有其他管線才開始發力。挖起一大鬥泥土,緩緩倒向兩側。一旦發現挖機觸碰到了地下的舊有管線,立刻有兩三名工人上前,進行人工開挖。
太藥A小區建成于上世紀末,20餘棟樓房,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居民700多戶、2000多人。這次改造工程給老房子“穿衣戴帽”,更換舊管線,徹底改變小區面貌。
小區地下管線縱橫交錯,沒有一張圖紙能标明方位。實施小區改造的時候,施工人員小心翼翼。何軍說,一旦因施工不慎挖斷了管線,就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樓頂上,工人師傅正在進行屋頂防漏施工。先攤鋪兩層各3毫米厚的瀝青防水層,再加鋪一層13厘米厚的保溫層。這樣做,既防止老房子漏水,又降低了頂層導熱,頂層住戶不至于夏天太熱、冬天太冷。記者問施工師傅,兩層瀝青為什麼不一次性鋪完?工人師傅打了個比方:鋪兩層塑料布總好過鋪一層,一層破了,還有另一層防護。
改造盡量不擾民
太化水廠小區改造已經完成了小區環境美化治理,正在進行外牆保溫層貼裝。
進入小區,映入眼簾的是平整的路面、幹淨的便道,嶄新的路燈杆上加裝了攝像頭。新修的籃球場鋪上了專用地面,為防止籃球飛出砸到路人,還加裝了一圈防護網。
小區正在改造中,但施工聲音不大。10餘棟樓房都列入了改造清單,但當天隻有3棟樓房正在做外牆保溫。山西建投安裝公司現場負責人任亞挺介紹,之所以不是每棟樓都開工,是為了把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按照常規的工程做法,施工方最喜歡把工作面全部占滿,人員、設備、機械全部上陣,一鼓作氣把活幹完。既保證了工程進度,也節約了費用。太化水廠小區環境治理美化完成後,居民們可以把車停放在畫好标線的車位裡。車位緊鄰樓房,是給車輛讓位,還是為施工騰地,這需要一個平衡。權衡一番之後,施工方把方便居民放在了第一,盡可能少開工作面,一棟一棟樓房進行施工,把更多車位留給居民。
文明施工見于細節,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中,文明施工已經很常見。太藥A小區溝渠開挖過程中,不但設立了維護隔欄,晚上還配備了臨時路燈,保障居民夜間出行安全。
由于曆史原因,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嚴重落後,改造費用不低。太藥A小區改造工程,政府共投入資金3000萬元,居民們打心眼裡支持。晉源區住建局的現場負責人員說,要把每一分錢花到老舊小區居民身上,更要做到不擾民、效率高。
記者 陳劍 太原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